字词 | 唐代服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代服饰由于国家的统一、西域文化的影响,隋唐时代的服饰呈现出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从隋文帝开始,官宦服装制度较多地取法于汉魏旧制,等级之分渐趋细密,而改变了北朝礼服兼用胡制情况。例如隋文帝曾诏令郊庙服冕用汉魏之仪;听朝之服尚黄色,帝王与贵臣均着“赭黄纹绫袍、乌纱帽、折上中、六合靴”。隋炀帝进一步规定了服装等级制度,使“黄袍”成为隋以后历代皇帝的专用服装。唐高祖颁“武德令”,细致划分了自帝王后妃至文武百官及其亲眷的服饰等次,确立了上可兼下、下不可拟上的原则。“武德令”是唐初宗法制度的组成部分,后来成为影响宋、明各朝服饰制度的准则。第二个特点是:唐代服饰深受“胡服”的影响。初唐的统治者在民族政策上打破了以往壁垒森严的“夷夏之辩”的教条,视汉族与西域等地的非汉民族为平等之民族,大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往来,这就促使唐代社会的审美风尚发生了巨大变化。上自帝王官宦,下至庶民百姓,无不倾心“胡俗”。开元年间,从驾宫人骑马者俱用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在服装款式上,汉民族原有的交领、右袵的宽衣样式,此时为圆领或折领、窄身小袖的筒式胡服所取代。女著男装亦成为唐代女子服装的时尚,这种时尚乃来自胡人的马上生活方式。此外流行于中唐以后的“时世妆”、“回鹘装”,据考证,是起于吐番或回鹘等非汉族地区而传入中土的。第三个特点是:隋唐五代的服饰风尚演变,大致可划为两时期,即隋至盛唐时期和中唐至五代时期;前一个时期趋向华贵,后一个时期趋向新异。例如女子服装在隋代有三种流行样式:窄衣大袖、长裙高履样式;窄袖衫襦、长裙软鞋样式;窄衣大袖、裥裙软履样式。到盛唐,这些样式并无大的变化,但使用了绞缬、蜡缬、夹缬、多色染缬等印染法,使用了直针、缠针、平金、齐针、套针、贴绢、堆绫、缀珠、撮金钱等装饰技术和刺绣技术,使服装显得富丽华美。而中晚唐时期,女子服装逐渐兴起了汉魏时期的大袖宽衣、长裙丝履样式。此外,首饰和面饰趋向繁杂,除崇尚高髻和繁多的簪钗花篦外,使用了“梅花妆”、“额黄”、“满面饰钿”、“花冠”、“丹青”、“时世妆”(啼妆)等新奇的首饰和面饰。在五代还产生了女子裹足的装饰方式。又如男子幞头,从隋到盛唐都是软裹、软脚,亦即用一块黑色的布帛或纱、罗随意缠裹;只不过巾顶由隋人的平项而逐渐加高,以至出现巾顶分瓣、巾顶前倾等样式。中唐以后,这种情况有一个很大变化:幞头的两脚由软脚而变成了硬脚,“丝弦为骨”,并逐渐向两侧平直式发展,大多不再是临时缠裹了;巾顶也由圆顶渐变为方头,形成前低后高的“两折”样式。到宋代,这种幞头冠”帽化,成为“展脚幞头”,进而发展为官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