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哲合林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諸教部 > 伊斯蘭教派教職(附) > 哲合林耶 哲合林耶 zhéhélínyē 亦稱“高聲派”、“高念派”。阿拉伯文Jahariyah的音譁。中國伊斯蘭教四大門宦之一。由馬明心首創於清乾隆年間。其教旨是“敬主贊聖”、“遵經從訓”。除保持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外,崇信並神化教主,在教徒中廣爲傳播所謂各輩教主所創造和顯示的奇跡,主張朝拜教主的拱北。禮儀上遵循哈乃斐學派的主張,重視跟隨教主進行道乘修持方面的功課。有嚴格的紀律,不准脱離本門宦。實行三級制的行教組織。該派男性以不留腮鬚和戴黑白色六角帽爲特徵,婦女不戴蓋頭,不蒙面紗。至清末以來有“沙溝”、“北山”、“板橋”、“南川”四個分支門宦。主要分佈於寧夏、甘肅等地。 哲合林耶一译“哲赫林耶”。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响亮”、“公开”,引申为“明扬正道”, 中国伊斯兰教四大门宦之一。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马明心创立。除遵循伊斯兰教的正统信念外, 还崇信和神化教主, 并主张朝拜教主及其拱北, 重视赞念本门宦教主的谱系、诗文、祷告词。因高声诵读赞主词“迪克尔”,又有“高声派”之称。教权结构实行道堂、教区、教坊三级制, 形成层层隶属关系。在宗教礼仪上要求“主麻日”聚礼和举行副功斋拜。有严格的纪律, 如规定男子戴六角帽、不留腮须;女子不戴盖头和面纱等。由于历史上曾多次遭镇压,特别强调“舍西德”(为教牺牲)精神。早期主张提倡简化宗教仪式, 后来随着门宦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发展为四大门宦中最大的一派。内部分为沙沟、板桥、北山、南川四个支派门宦。主要分布在宁夏西吉、吴忠、固原, 甘肃天水、张家川、平凉及云南、新疆等回族地区。 哲合林耶 哲合林耶亦称“哲赫林耶”。回族伊斯兰教四大门宦之一。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为“响亮”、“公开”,引申为“明扬正道”。据载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著名经学大师马明心创立。该派除遵循伊斯兰教的正统信念外,还崇信和神化教主,并主张朝拜教主及其拱北,重视赞念本门宦教主的谱系、诗文、祷告词。因高声诵读赞主词“迪克尔”,又有“高声派”之称。其教权结构实行道堂、教区、教坊三级制。在宗教礼仪上要求“主麻日”聚礼时举行副功拜。并有严格的教规,如规定男子必戴六角帽、不留腮须;女子不戴盖头和面纱等。由于历史上曾多次残遭镇压,特别强调“舍西德”(为教牺牲)精神,为清代反清统治斗争中最坚决的一派。早期曾主张提倡简化宗教仪式,后来随着门宦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发展成为四大门宦中最大的一派。其内部又分为沙沟、板桥、北山、南川4个支派门宦。教徒主要分布在宁夏西吉、吴忠、固原,甘肃天水、张家川、平凉及云南、新疆等地区。 ☚ 格底林耶 虎非耶 ☛ 哲合林耶见“哲赫林耶”(1859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