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哥白尼时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哥白尼时代

哥白尼时代

(1)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生于波兰维斯瓦纳河畔的托论。1496年,23岁的哥白尼进入波仑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哥白尼受波仑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德·诺瓦拉的影响很大,从他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对希腊自然哲学著作的钻研给了他批判托勒密理论的勇气。构成托勒密宇宙体系的是如下四个假定:
❶天是球形的而且像球那样转动;
❷地也是球形的;
❸地位于天的中央;
❹地球静止不参与转动。哥白尼对前两点是赞同的,但不同意后两点。
首先,他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全部星空的周日旋转实际上是地球自转造成的,正是地球由西向东绕轴自转,才引起昼夜变化; 而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实际上是由地球绕太阳每年公转一周造成的。哥白尼还提出地球有第三种运动,即所谓 “倾斜面运动”,这个运动使地球自转轴在公转时与黄道而保持固定交角,从而形成地球上的四季差别。
其次,哥白尼用太阳取代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所有的行星包括地球均以太阳为中心转动。这一变动使得各大行星运动获得了统一性,本来在托勒密体系中,水星、金星是所谓内行星,它们均在各自均轮上运行,周期是一年; 而火星、木星、土星这三个外行星,它们的本轮运动周期为一年,这里实际上均包含了与太阳有关系的周年运动的因素,但得不到解释。将太阳置于宇宙中心之后,这个因素就成了诸行星绕共同的中心太阳运行的证据。
此外,在托勒密体系中,无法解释内行星的束轮中心为何总是处在日地连线上,中心转换之后,也变得极为自然。总而言之,日心体系使行星运动具有确定性和统一性,而地心体系中每颗行星各有其独特的运动结构,整体上可以有不同的几何构成,缺乏唯一性。哥白尼最终构造的宇宙图景是: 最外层是恒星天,它是静止不动的,构成了行星运动的参考背景。最远的行星是土星,其运行周期是30年,以后以次是木星,周期12年; 火星,周期2年; 地球,周期1年; 金星,9个月; 最后是水星,88天绕太阳一周。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既随地球绕太阳转动,每月又绕地球旋转一周。
哥白尼革命带动了一系列观念上的变革。首先,它使地球成为不断运动的行星之一,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天地截然有别的界线; 其次,破除了亚里士多德的绝对运动概念,引入了运动相对性观念; 再次,宇宙中心的轮变等。
(2) 日心说的殉难者——布鲁诺。哥白尼体系同当时的宗教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亚里斯多德物理学及常识心理均相抵触,开始便遭到众人的反对,直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才逐步为天文学家所公认。这百年来,日心说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布鲁诺便是坚持日心说的第一殉难者。布鲁诺1548年1月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诺拉镇一个贫苦的家庭,17岁便进那不勒斯的圣多米尼克修道院,受当时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便对基督教中世纪的一切传统均持怀疑态度,极力倡导思想自由,宣扬无神论。一接触到哥白尼学说,便被哥白尼学说中的革命精神感染。1583年,布鲁诺来到伦敦,在这里度过了两年多比较安静的时期,他的哲学著作 《论原因、本源和太以》 以及《论无限的宇宙和多世界》 出版。在这些著作中,布鲁诺以天才的直觉,发展了哥白尼的宇宙学说,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布鲁诺认为,宇宙是统一的、物质的、无限的,太阳系之外还有无限多个世界,太阳并不静止,也处在运动之中,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无限的宇宙根本没有中心。布鲁诺的激进思想使天主教会暴跳如雷,布鲁诺因此而被捕,在长达7年的审讯之中,布鲁诺始终没有屈服,最后于1600年2月17日因坚持真理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 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开普勒用很大时间对第谷遗留下来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并首先探索了行星运动的轨道问题。经过长时期的苦思、计算和比较,在古希腊数学家所研究的圆锥曲线的启示下,终于发现了火星运行的路线不是正圆形,而是椭圆形,太阳处于椭圆形的一个焦点上。此即行星运动第一定律。接着探索行星运动的速度问题,开普勒发现了火星绕太阳的运动向位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这意味着虽然火星的轨道线速度并不均匀,但面速度是均匀的,离太阳远时,线速度变小; 离太阳近时,线速度变大,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开普勒第二定律的面积定律。再经过9年的研究,终于在1699年发现了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 “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等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

☚ 科学精神的起源   新物理学的诞生 ☛
哥白尼时代

哥白尼时代

1.尼古拉·哥白尼
1473年生于波兰维斯瓦纳河畔的托论。1496年,23岁的哥白尼进入波仑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哥白尼受波仑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德·诺瓦拉的影响很大,从他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对希腊自然哲学著作的钻研给了他批判托勒密理论的勇气。构成托勒密宇宙体系的是如下四个假定: (1)天是球形的而且像球那样转动; (2)地也是球形的; (3)地位于天的中央; (4)地球静止不参与转动。哥白尼对前两点是赞同的,但不同意后两点。
首先,他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全部星空的周日旋转实际上是地球自转造成的,正是地球由西向东绕轴自转,才引起昼夜变化; 而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实际上是由地球绕太阳每年公转一周造成的。哥白尼还提出地球有第三种运动,即所谓 “倾斜面运动”,这个运动使地球自转轴在公转时与赤道保持固定交角,从而形成地球上的四季差别。
其次,哥白尼用太阳取代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所有的行星包括地球均以太阳为中心转动。这一变动使得各大行星运动获得了统一性,本来在托勒密体系中,水星、金星是所谓内行星,它们均在各自均轮上运行,周期是一年; 而火星、木星、土星这三个外行星,它们的本轮运动周期为一年,这里实际上均包含了与太阳有关系的周年运动的因素,但得不到解释。将太阳置于宇宙中心之后,这个因素就成了诸行星绕共同的中心太阳运行的证据。
此外,在托勒密体系中,无法解释内行星的束轮中心为何总是处在日地连线上,中心转换之后,也变得极为自然。总而言之,日心体系使行星运动具有确定性和统一性,而地心体系中每颗行星各有其独特的运动结构,整体上可以有不同的几何构成,缺乏惟一性。哥白尼最终构造的宇宙图景是:最外层是恒星,它是静止不动的,构成了行星运动的参考背景。最远的行星是土星,其运行周期是30年,以后依次是木星,周期12年; 火星,周期2年;地球,周期1年;金星,周期9个月;最后是水星,88天绕太阳一周。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既随地球绕太阳转动,每月又绕地球旋转一周。
哥白尼革命带动了一系列观念上的变革。(1)它使地球成为不断运动的行星之一,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天地截然有别的界线; (2)破除了亚里士多德的绝对运动概念,引入了运动相对性观念; (3) 宇宙中心的转变等。
2.日心说的殉难者——布鲁诺
哥白尼体系同当时的宗教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及常识心理均相抵触,开始便遭到众人的反对,直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才逐步为天文学家所公认。
近百年来,日心说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布鲁诺便是坚持日心说的第一殉难者。布鲁诺1548年1月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诺拉镇一个贫苦的家庭,17岁便进那不勒斯的圣多米尼克修道院。受当时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他对基督教中世纪的一切传统均持怀疑态度,极力倡导思想自由,宣扬无神论。一接触到哥白尼学说,便被哥白尼学说中的革命精神感染。1583年,布鲁诺来到伦敦,在这里度过了两年多比较安静的时期,他的哲学著作 《论原因、本源和太以》以及 《论无限的宇宙和多世界》出版。在这些著作中,布鲁诺以天才的直觉,发展了哥白尼的宇宙学说,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布鲁诺认为,宇宙是统一的、物质的、无限的,太阳系之外还有无限多个世界,太阳并不静止,也处在运动之中,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无限的宇宙根本没有中心。布鲁诺的激进思想使天主教会暴跳如雷,布鲁诺因此而被捕,在长达7年的审讯之中,布鲁诺始终没有屈服,最后于1600年2月17日因坚持真理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
开普勒用很大时间对第谷遗留下来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并首先探索了行星运动的轨道问题。经过长时期的苦思、计算和比较,在古希腊数学家所研究的圆锥曲线的启示下,终于发现了火星运行的路线不是正圆形,而是椭圆形,太阳处于椭圆形的一个焦点上,此即行星运动第一定律。接着探索行星运动的速度问题,开普勒发现了火星绕太阳的运动向位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这意味着虽然火星的轨道线速度并不均匀,但面速度是均匀的,离太阳远时,线速度变小;离太阳近时,线速度变大,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开普勒第二定律的面积定律。再经过9年的研究,终于在1699年发现了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 “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等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

☚ 科学精神的起源   新物理学的诞生 ☛
000045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