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哈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哈烈

中亚古国名、城名。❶哈烈国。《明史》哈烈,又作黑鲁、哈剌。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为蒙古后裔帖木儿第四子沙哈鲁所建立。故址在今阿富汗境内。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哈烈国曾与明朝政府保持友好往来,经常派遣使者向明朝皇帝朝贡。16世纪被月即别人(今称乌兹别克)摩诃末昔班尼所灭。
❷哈烈城。《西域行程记》哈烈城,《元史》也里,《圣武亲征录》也里、野鲁,《元秘史》亦鲁。故址在今阿富汗西北部的赫拉特城。

哈烈

哈烈

古国名。见于《明史·西域传》。亦名黑鲁、哈喇,俱同名异译。1405年帖木儿四子沙哈鲁建立。都哈烈城(今阿富汗西北境赫拉特)。地处平川,四面皆山,矿产丰富。1408年(永乐六年)明朝使臣傅安赍书币往此地,沙哈鲁遣使随傅安朝贡。此后交往不断。该地农业、商业俱发达,是中亚经济、文化中心之一。16世纪初为月即别摩诃末昔班尼所灭。

☚ 帖木儿汗国   鲁迷国 ☛

哈烈

西域古地名。见《明史·西域传》,一名黑鲁。《元朝秘史》作亦鲁。《圣武亲征录》作也里,又作野里。即今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公元前4世纪,希腊一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曾在此建亚历山大城。《汉书·西域传》译作乌弋山离。《汉书·陈汤传》讹为山离乌弋。《后汉书·西域传》改名排持。《魏略·西戎传》:乌弋,一名排特。古代希腊人称此城为阿利雅。中世纪时名义利,与汉译名“也里”相近;又名哈利或海利,与“哈烈”近似。为※呼罗珊四大名城之一,东西方交通和贸易往来的重要中转地。1381年,帖木儿占领哈烈,1397年封其第四子沙哈鲁(1377—1447)于呼罗珊,驻哈烈城。1417年,沙哈鲁重新统一帖木儿帝国,以此地为都城。哈烈成为灿烂的波斯文化中心。《明史·西域传》之哈烈,实指从沙哈鲁统治时代起的帖木儿王朝。其国在西域最强大。诸国使并至,皆序哈烈于首。自洪武二十五年(1392)起,明朝与哈烈曾多次互派使节。沙哈鲁死后,帖木儿王朝内忧外患,国势日衰,与中国的往来趋于停顿。16世纪初,乌兹别克人灭帖木儿王朝,哈烈同明朝的联系终止。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