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哈尔斯坦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哈尔斯坦主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曾推行过的外交政策。1955年由外交部国务秘书哈尔斯坦建议制定,故名。宣称联邦德国政府代表整个德国,不同与民主德国建交的任何国家(苏联除外)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60年代末为新东方政策所取代。 哈尔斯坦主义联邦德国政府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推行的一项外交政策。由外交部国务秘书哈尔斯坦建议制订,故称。1955年9月,联邦德国发表声明:联邦德国政府单独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民主德国。凡与联邦德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如果同民主德国建立外交关系,联邦德国将与其断绝外交关系。但这一原则不适用于苏联,因为苏联对德国的统一负有责任。20世纪60年代末期,哈尔斯坦主义为新东方政策所取代。 哈尔斯坦主义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推行的一项对外政策, 由外交部国务秘书瓦尔特·哈尔斯坦的1955年12月建议制定而得名。声称联邦德国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民主德国,不同与民主德国建交的任何国家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苏联不适用于该原则,其他国家不能效法苏联。该政策自诞生之日起是联邦德国最有争议的原则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因该政策不适应国际关系的变化,而终被摒弃。 哈尔斯坦主义 哈尔斯坦主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50—60年代推行的一项外交政策。1955年9月13日,联邦德国与苏联达成建交协议。苏联成为同时与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保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为了避免今后其他国家也仿效苏联,1955年12月,在波恩召开的联邦德国驻外使节会议上,联邦德国政府以当时的外交部国务秘书瓦尔特·哈尔斯坦的名义确认了一项原则,声称: 联邦德国政府单独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战后欧洲边界,特别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波兰之间的奥得——尼斯河边界线; 不承认民主德国是一个主权国家; 不同与民主德国建交的任何国家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但苏联作为主要战胜国之一,对德国的统一负有责任,故这一原则不适用于对苏关系。“哈尔斯坦主义”由此而得名。根据这一政策,当南斯拉夫和古巴先后于1957年和1963年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交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遂与这两国断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政策日益不能适应国际关系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联邦德国在处理同东欧各国的关系时,不再坚持哈尔斯坦主义。1969年9月,社会党上台,勃兰特出任总理并宣布推行“新东方政策”,“哈尔斯坦主义”停止执行。 ☚ 战略岛屿国际会议 拜会 ☛ 哈尔斯坦主义 哈尔斯坦主义50年代联邦德国推行的对东方政策。1955年7月22日,阿登纳政府发表声明,要求联邦德国在国际上单独代表德国,并表示,除苏联外,凡是同联邦德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如果同民主德国建交,就是不友好的行动,将导致同联邦德国关系的中断。这项政策是由当时担任总理的国务秘书瓦尔特·哈尔斯坦制定的,故称“哈尔斯坦主义”。 ☚ 第四点计划 三环外交 ☛ 哈尔斯坦主义Hallstein Doktorin以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外交国务秘书瓦尔特·哈尔斯坦的名字命名的原联邦德国50年代、60年代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又称作联邦德国单独代表权的主张。认为民主德国是不合法的,只有联邦德国是全体德国人民的惟一合法代表,拒绝同与民主德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建交,并断绝与这些国家的往来,把对民主德国的承认视为不友好的行动。但苏联是惟一例外,并于1955年9月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这是因为联邦德国不能堵塞对于德国统一问题极为重要的通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