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哈尔斯《吉普赛女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哈尔斯《吉普赛女郎》

哈尔斯《吉普赛女郎》

画上的女郎披散着黑发,歪着头,眨着眼,笑容可掬。她小巧纤细的嘴唇,因微笑而越发成了薄薄的一片。画家在这里使用了以赤褐色为主的浓重色调,虽然人物的润饰有点太卖弄技巧且流于形式,肩头的表现也略显生硬,但作为一幅肖像画,谁看了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女郎的表情非常丰富,具有几乎是惊人的个性。那种跃然纸上的单纯、喜悦之情,以及轻快、自由的笔致,的确画出了刚刚争得独立的荷兰人的精神面貌。


吉普赛女郎(局部) 哈尔斯


哈尔斯(约1580—1666)自幼生长在哈勒姆,生性外向,他的绘影绘声的人像画,使他在早期荷兰所流行的团体画像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的荷兰人,希望后世的子孙能知道自己是什么模样的 一个人,因而留下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肖像画。而我们在画中所看到的团体,当时都是一些为公众谋福利、由共同的理想结合起来的人们。同时他们也是一些立足于富裕社会,在银行有足够的存款的人们,所以他们才有余力和闲暇来请艺术家为他们画像。
据说17世纪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为了避免别人打扰他的思考,他便选择了荷兰当作安身之地。他想,阿姆斯特丹人都忙着做生意,不会有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吧。谁知他还是无法免去外界的骚扰,只好居无定所,四处流动,甚至有说他在荷兰一共搬了二十四次家的。他也曾在哈勒姆附近待过一些时日,在这期间,哈尔斯曾为他画过一幅肖像。笛卡儿关于直接从经验中得到真理的观点,从当时荷兰绘画特别是哈尔斯作品里的具体形象中,不难找到这种精神的印证。
哈尔斯曾把这种对“瞬间把握”的新认识推至到了极点。他用笔粗犷,一挥而就,从不真正 “完成” 任何细节,所以画面常能保持一种一气呵成的新鲜感。我们几乎可以看到画家争分夺秒的心劲,我们大概会猜想画家要是有一架照相机该多么高兴! 实际上,哈尔斯绘制这样一幅真人般大小的画,费时不是以分秒计算,而是以小时计算的。但他却要我们觉得他是在一瞥之间作成此画,觉得他的手比眼更为敏捷。
哈尔斯虽然名列荷兰最有成就的肖像画家行列,但是随着他年岁的增长,公众对他开始厌弃,他发现自己也已 “不合时尚”,如同伦勃朗所遭受的命运一样。关于17世纪荷兰画家最早的传记作者豪布拉柯曾活灵活现地写道,哈尔斯开始每天晚上喝得醉醺醺的,他的弟子们将他拉出小酒馆,因怕他掉进沟里跌伤,又领着他回到家里直到把他放倒床上。
哈尔斯晚年画的最后一幅团体肖像画 《哈勒姆养老院的理事们》,已经和微笑与舒畅的心情无缘了,而是充满了严肃的气氛。他本人也在这所养老院里了却了自己的一生。画中那些用简朴的笔触所描绘的女理事们,每天看到的都是人们的生老病死,这些人生痛苦的经验刻印在她们的脸上,她们看来好象就是死亡形像的代表,如此温柔而又如此无情与永恒。
☚ 凡·代克《狩猎的查理一世像》   伦勃朗《夜巡》 ☛
0000325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