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口音
公共关系历史典故。被人们用来取笑爱吹牛皮、到处说大话推销自己(产品)的人。原话为“带着哈佛口音的人”。典故出自哈佛大学早期。公共关系活动刚刚出现时,曾给人们以各种误解,其中有一个曾在美国十分流行的恶名——“带着哈佛口音的人”。这是早期专门讽刺公关人员的谑语之一。哈佛学院刚成立不久,因为经费拮据,派3个牧师去英国募捐。为了使募捐获得成功,他们编写了一本宣传小册子——《新英格兰的第一个成果》。这本小册子自吹自擂,大话连篇。有些公关学者把这本小册子列为美国公关宣传材料的第一本。这本书以及后来的一些公关宣传品都着眼于劝诱和推销,说一些言过其实的话,引起社会各界公众的不满。于是,人们就以哈佛大学的第一次公关宣传为例,把那些爱讲大话,吹牛皮的公关人员称为“带哈佛口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