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部X线检查
咽喉部应用反光镜或内腔镜检查常感不足,婴幼儿和张口困难患者检查更为困难,X线检查可列为临床常用的辅助方法。咽喉部X线检查有如下特点:
❶咽喉为管状软组织结构,要借助腔内气体或造影剂才能显示;
❷咽喉形状随功能活动而变化,检查时应进行动态观察;
❸咽喉为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上部结构,与颌面、颅底和颈部有密切关系。检查方法如下:
透视: 颈部侧位透视可粗略显示咽喉壁和颈段食管软组织的厚度,以及有无金属异物存在,可作为摄片和咽食管钡餐检查前的初步观察。
颈部软组织侧位平片: 常规可采用坐或立位颈部侧位摄片,用以观察咽喉及颈段食管和气管,投照中心可依检查部位而定,曝光不宜过深,检查咽部于吸气相曝光,检查咽部则以发“吚……”音时摄片为宜(X片-229)。
干板摄影: 有边缘增强效应,对咽喉部软组织轮廓显影较普通平片清晰,但曝光X线量较大,一般可摄颈部侧位,有时可摄正位,或作体层摄影。
体层摄影: 常作为平片检查后的补充检查,以鼻咽和喉部病变应用较多。
(1)鼻咽部体层摄影: 一般都用正、侧位投照。正位应包括翼突后3~4cm; 侧位可自中线向两侧逐层摄照,检查范围依病情而定,通常层面间隔为0.5~1cm。正位体层可供双侧对比,观察鼻咽顶壁及两侧壁软组织及骨结构较好;侧位体层对观察鼻咽顶壁及前后壁软组织、蝶骨体、枕骨斜坡、蝶窦及蝶鞍等中线结构较好。有时为了着重观察颅底骨质或诸神经血管孔道有否病理改变,可采用颏顶位摄片,在听眦线上下0.5cm范围内、层面间隔2~5mm。
(2) 口咽部体层摄影: 应用较少。正位体层可显示咽侧或颈侧肿块向腔内侵犯情况,侧位体层对观察腭部和舌根病变较好。
(3)喉部体层摄影: 大多摄仰卧前后正位,投照时头颈部应稍过伸,颌部抬起,X线通过喉部,自喉结下1.5cm开始,向背侧2~3cm内,每隔0.5cm分别摄取各层平静吸气相和发“吚……”音时相。在正位体层片上可对称显示双侧真、假声带,喉室、声门下区、会厌、披裂、梨状窝和甲状软骨翼板,且可比较观察喉部结构活动情况,对声带麻痹、喉和喉咽肿瘤诊断有一定帮助,特别是对声门下区侧壁、喉腔侧壁和梨状窝观察较好,但对喉入口、喉前壁和喉咽后壁显影较差,小肿块也难以显示(X片-230)。有时为了观察会厌喉侧面、前联合和声门下区前后壁情况,也可加照中线和中线旁1~2层次的侧位体层片。
高电压摄影: 应用120kV以上高电压结合铜片过滤,摄取颈部正位片,可消除颈椎和喉软骨钙化的重叠影响,能较清晰显示喉气管,对声门下区观察较好,有时可代替体层摄影或喉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 包括鼻咽造影、咽食管钡餐造影和喉造影。
鼻咽造影: 患者取颏顶位,将钡胶浆或碘油自鼻腔滴入,转动头位使造影剂均匀涂布于鼻咽腔面,摄颅底片和水平侧位片,可清晰显示鼻咽腔各部分轮廓,适于检查鼻咽肿瘤和鼻咽狭窄。
咽食管钡餐造影: 在透视下吞服粘度较大的钡糊,可显示口咽、喉咽和颈段食管,应行正、侧和斜位多向观察,注意造影剂的通过情况、管壁轮廓及其扩张、收缩和粘膜皱襞的形态变化。为检查喉咽部肿瘤、咽食管异物和神经肌肉功能性等病变的常用方法,最好摄点片记录。
喉造影: 在粘膜表面麻醉下,将粘度良好的阳性造影剂(如碘油和硫酸钡)滴入或喷入喉咽和喉气管内,涂于粘膜表面,在透视观察下分别摄照平静吸气、发“吚…”音和行Valsalva动作的正、侧位片,可清晰显示喉及喉咽形态和功能变化,为检查喉气管和喉咽部肿瘤的最好方法(X片-231)。
电影摄影: 可精确地反复观察咽喉和上段食管活动的连续性表现,对诊断神经肌肉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均有帮助。
X线计算体层检查: 颈部CT应在平静呼吸下进行,可直接显示咽喉部病变的部位和结构,以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血管造影: 颈总动脉或颈内,外动脉选择性造影可帮助诊断咽喉、颈部和颅面部血管性病变或血供较丰富的肿瘤。一般须在经其他简易无伤的检查方法后才予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