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人是机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人是机器》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拉美特里著,1747年匿名出版于荷兰。

1956年我国三联书店出版了由顾寿观翻译的中文本。这是拉美特里最著名的哲学著作,也是机械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代表作。该书出版后,激起了教会和专制政府的无比仇恨,反动当局甚至扬言要对拉美特里处以死刑,使他被迫从荷兰逃到德国。

全书由“出版者的声明”、“献辞”和“正文”三部分组成。

该书模仿笛卡尔的“动物是机器”,以心灵与肉体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为主线,从医学、生理学角度,详细探讨了心灵对肉体的依赖关系,系统阐述了机械唯物论和无神论的基本思想。

该书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的观点,认为莱布尼茨单子论把物质心灵化,笛卡尔把心灵与肉体看作二种独立实体是没有根据的,强调只有通过唯物主义的后天的方法,即从人体器官中分析,解剖心灵的科学与实验,才能解决精神与肉体的关系。该书首先阐明心灵与身体、体质的关系,通过人的疾病、睡眠、吃肉、饥饿等各个方面,证明了人的心灵活动以身体、体质为转移;各种各样的心灵状态与各种身体状态密切相关;人体是一架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的观点。接著,该书通过对人体与动物内脏的观察,比较人与动物的共性与个性,认为人和动物没有本质不同,都由同一种原料构成,都有同样形式和构造的大脑与相似的肌肉组织,都有善恶情感,它们都是机器,人比动物只不过多几个齿轮和弹簧,结构更精细而已。从动物到人不是剧烈的转变,人在学会说话之前,不过是自成一类的动物,教育才使人高于动物。

书中对心灵作了重点论证。它批判了德国化学家施塔尔的“灵魂是我们一切活动的唯一原因”的观点,指出心灵和理性的产生依赖于人体,心灵是人脑物质的感性部分,思想是人脑的机能,思想随人体器官的发展而发展。代表心灵作用的想象,虽能建立整个逻辑大厦,但它是在人的感官对外界事物反映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理性离不开人的机体组织。

这就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书中宣布:“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著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这个唯一的实体是物质,它构成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物质本身包含著运动。

《人是机器》是法国启蒙时期进步哲学文献之一,在法国机械唯物主义理论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真实反映了当时病理、生理与解剖学的发展水平,而且在欧洲哲学史上第一次详细论证了精神对物质、心灵对肉体的依赖关系,有力地批判了经验哲学、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但它否认物质的多样性和人的社会性,漠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拉美特里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局限的反映。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4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