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和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和羹hé gēng见“傅岩”。钱起《陪郭常侍令公东亭宴集》:不欢愁乐尽,积庆在和羹。方干《献浙东王大夫》之二:已见玉璜曾上钓,何愁金鼎不和羹。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后饮曹参酒,先和傅说羹。 和羹用不同調味品配製的羹湯。張衡《東京賦》:“毛炰豚胉,亦有和羹。” 和羹 和羹参见“傅岩梦”。张榘《孤鸾·次虚斋先生》:“好试和羹手段,向凤池春晓。”张元干《望海潮·为富枢生朝寿》:“琳馆奉祠,金瓯覆字,和羹妙手还新。” ☚ 和鼎 和靖风流 ☛ 和羹参见[傅岩]。刘禹锡《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受脤新梁苑,和羹旧傅岩。” 和羹 和羹调和之羹。羹,gēng。古代用肉和菜调和五味而制成的带汁的食物。《商颂·烈祖》一章:“亦有和羹,既戒且平。”朱熹《集传》:“和羹,味之调节也。戒,夙戒也。平,犹和也。仪礼于祭祀燕享之始,每言羹定,盖以羹熟为节,然后行礼。定,即戒平之谓也。” ☚ 和奏 知 ☛ 和羹〈隐〉宋代市语指梅子。见《绮谈市语·果菜门》。《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传:“盐碱梅醋,羹须碱醋以和之。” 和羹用不同的调味品配制羹汤。《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诗经烈祖》:“亦有和羹。”郑玄笺:“和羹者,五味调,腥热得节,食之于人性安和,喻诸侯有和顺之德也。”后因用“和羹”比喻大臣辅助君上,和心合力,治理国政。《全唐诗》八七张说《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 和羹hé gēng比喻大臣辅佐君主治理国政。唐·钱起《陪郭令公东亭宴集》:“不愁欢乐尽,积庆在和羹。”也作“盐梅”。《旧唐书·礼仪志三》:“今侍中,名则古官,人非昔任,掌同燮理,寄实盐梅。”也比喻辅佐君主的宰臣。见“和鼎”。参见“调羹”,。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菜肴部 > 羹湯 > 和羹 和羹 hégēng 五味調和的羹湯。後用以比喻宰相輔佐君主調理政務。《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維鹽梅。”孔傳:“鹽咸,梅醋。羹須咸醋以和之。”《詩·商頌·烈祖》:“亦有和羹。”鄭玄箋:“和羹者,五味調,腥熟得節,食之於人性安和。喻諸侯有和順之德也。”《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唐·張說《恩制賜食於麗正殿書院宴賦得林字》:“位竊和羹重,恩叨醉酒深。” 和羹hé gēng一作“止渴”。宋代市语谓梅子。《绮谈市语·果菜门》:“梅子: 止渴; 和羹。” 治政 治政辩政 养政 理政 修事 临事 调胹 调羹鼎 ☚ 治国之道 治军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