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气功
和气功,是北方民间流传的一套动功锻炼方法。经常操作能舒松筋骨,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有保健作用。和气功有十二个式子,操作方法如下:
上肢部 共分三式。做完每一式后,均须拍手臂,自上而下,在手臂前后面各拍三次,两臂共十二次,边拍边散步,不宜立停。
前后摆动 旧称“开天辟地”。预备式: 身体直立,两脚外八字步,两手垂在两侧,两眼平视。操作: 左脚向前跨出一步,脚尖转向右,与右脚尖成同一方向; 同时曲膝,膝盖不过脚尖,右脚后移一步,腿膝绷直,成前弓后绷的弓箭步。头稍向上抬,肩向下松,上身正直,不俯不仰。两手臂上下前后摆动,手指自然分开,微弯如捧瓜式。左弓步时,先摆出右手; 右弓步时,先摆出左手,两手摆动10~20次后,将左脚退回,跨出右脚,继续再做,注意点: 要肩松,臂直,上虚下实,气沉丹田,不配合呼吸。要一弓三箭: 前腿屈膝为弓,后腿绷直,两手臂摆动时,伸直为三箭。劲在前腿膝盖、后腿弯及两手。两脚不能在一条直线上,否则站不稳,要步斜身正。手臂向上为开天,向下为辟地。
左右插钩 旧称“流星钩月”。预备式: 两脚开立,相距稍大于两肩,头向上顶,肩向下松,眼向前看,上身微俯,挺胸收腹,十趾抓地,重心在脚心。两臂向后伸直,双手变钩,五指并拢,指尖向上。操作: 左手臂转向前,手臂平胸,变钩为掌,虎口对右肩,右手仍钩在后。换右手臂转向前,手臂平胸,变钩为掌,虎口对左肩,同时左手臂向后仍变钩。如此左右轮换做。注意点:此式不配合呼吸。手动头不动,两手轮做的速度,要逐渐由慢加快。虎口对肩为月,五指变钩为流星。
推掌呼气 旧称“日月掌”。预备式: 两脚开立,相距稍大于两肩,松肩挺腹,两眼平视,两手臂向前平伸,立掌,掌心向前。操作: 两手臂及面部转向左,同时进行吸气。当左手臂向左伸直与肩平,右手臂平前胸,虎口正对左肩时,用鼻孔呼出一口气,随后转手臂,转而向右吸气,转定时呼气。注意点: 转臂、转面时吸气,此时面动、臂动、身不动。要手与气合,手臂转动时吸气,转定后呼气。手向两侧转动时要如扇子面,动作要由快放慢。前臂伸直为日,后手齐肩为月。
下肢部 共分三式。做完每一式后,均须拍腿部。拍时将脚搁起,切忌头部俯下。如无搁处,可将膝盖提起,一脚独立而拍之。拍时自上而下,各拍三次,两腿共拍六次。
左右后踢 旧称“左右踢脚”。预备式: 两脚开立,相距一拳,两臂自然下垂。操作: 两脚跟分别轮向后踢,脚跟宜踢及臀部,两手臂随着上下前后摆动。当左脚跟后踢时,左手臂随着向后摆,右手臂向前摆。当右脚跟后踢时,右手臂向后摆,左手臂向前摆。如此左右后踢连着做。注意点: 不配合呼吸。脚跟后踢时,要逐步做到与臀部相碰。两手臂摆动的高低,可按各人体力而定,要慢慢加快速度。可原地操作,也可边踢边走。
左右侧踢 旧称“外摆”。预备式: 两脚开立,相距一拳,两臂下垂,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操作: 左脚向外上踢,左手掌与左脚外侧相碰,随即换右脚向外上踢,右手掌与右脚外侧相碰。如此左右脚轮着踢。注意点:不配合呼吸。开始学做时,可以手臂掌心略向下迎,上身也可随之摆动。要慢慢加快速度。
蹬脚呼气 旧称“魁星点元”。预备式: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抓拳,左拳在头之左侧,拧转手腕,拳背向前,小拳眼对风池穴; 右拳齐右腰,拳背也向前,拳眼对腰,两上臂略平,两前臂均直,略似“卐”字式,脸面向右。操作: 掏拳吸气。左拳转向下(盖拳),右拳提向上(掏拳),在胸前交叉而过,对换位置。在转拳的同时即吸气、变脸(脸转向左)。吸停手停即提起左腿,脚尖向前,蹬脚呼出,将提起的左脚,以脚跟向斜外侧蹬出,同时用鼻呼气。右侧的动作如左侧掏拳、吸气、变脸、提脚、蹬脚、呼出,如此轮着做。注意点: 拳要抓紧,掏拳、盖拳时,两手臂稍使劲。在胸前交叉时,总是盖拳在外,掏拳在内。提脚时尽量使大腿平,蹬脚时稍使劲,不要使脚跟碰地,蹬后即要站稳。由于上侧的拳如抓笔,下侧的拳如抓斗,如神话中的 “魁星”,故名。
腰身部 共分三式。做完每一式后,均须拍击腰部。在做完第七式后,大八字步,摆动身体,两手臂随之摇动,手呈微握拳状,摆动的两手背轮流碰及尾骶骨处,共二十一次。做完第八式后,身臂同样摆动,左手背碰及右前腰,右手背碰及左前腰,共二十一次。做完第九式后,按第七、八式做完后的摆动各做二十一次。可以边做边散步。
反手盘腿 旧称“左右拜殿”或“里盘”。预备式: 身体直立,小八字步,双目平视,两手上举齐眉,四指指尖相对,掌心向下。操作: 左手掌向下落,变掌心向上,手背与上抬之右脚内侧相碰。随即左手掌上齐眉,掌心向下,右手掌下落,变掌心向上,手背与上抬之左脚内侧相碰。如此左右手背与左右脚内侧轮流相碰。注意点: 不配合呼吸。要慢慢加快速度,踢时上身可稍向前俯。
左右望眼 旧称“犀牛望月”。预备式: 身体直立,外八字步。操作: 左脚向前跨一步,右腿向后退一步; 前脚曲膝不过脚尖,右腿绷直,成弓箭步。双手抓拳,左拳在下,前臂上竖,肘底与膝相对,拳眼向肩; 右拳横举过头,置左拳上方,拳眼也向左肩,两拳间距约一拳。头从左向后看右脚跟,而后数自然呼吸约七次。收回左脚,跨出右脚,换向左做。注意点: 开始学练时,看不到脚跟也无妨,看脚跟即望月。
转腰呼气 旧称“摇动海”。预备式: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肩下松,双手抓拳,两眼平视。操作: 转身吸气。转身向左,同时吸气,右拳随身转动,向上提到前额,拳眼斜向下; 左拳亦转至后腰,拳眼斜向上; 上下两拳眼遥遥相对。翻身照镜,待转至两眼看到右脚跟时,即行呼出。而后转身向右,成弧形前后转换,同时吸气,转定后呼出。注意点: 转身时腰胯要尽量转动。翻身照镜时,上拳齐头,下拳齐腰,腿不弯,腰不弓,两眼自肩头看脚跟,成一直线。此节好似龙在戏水,故名摇动海。
全身 共分三式。做完每一式后,均须边散步,边拍击胸部,即两手左上右下叠起,同时拍击胸部正中,自上而下,到腹部为止; 再两手分别同拍胸部两侧; 后仍拍胸部正中而毕。
托天扑地 旧称“朝天一炉香”。预备式: 两脚开立,小于肩距,两臂上举,双手齐眉,大指与四指分开,成眼眶状。操作: 下式: 屈膝下蹲,双手分别向两侧下落,两掌过膝,掌心向下。手指如抓物扑地,与此同时吸气。上式: 直身起立,两臂上举,转手腕掌心成向上向前,好似托天举地,并仰头观天,与此同时呼气。呼气后,两手仍呈眼眶状,继续再做。注意点: 下蹲为吸气,直身为呼气,动作可快速些。两臂上举,又称朝天一柱香,
蹲下手抓,又称恨地无环。
拳肩呼气 旧称“强肺呼”。预备式: 两脚并步,两臂下垂,手握拳,拳眼向前。操作:曲肘握拳靠肩,此时拳眼向肩,同时呼出一口气。然后两臂下垂如预备式,此时吸气。
削地反肚 旧称“反肚子”。预备式: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交叉向前平举,手指向前。操作:
❶下式:屈膝下蹲,两手分别从两侧削落过膝,指尖向下,与此同时吸气。
❷上式:两手变仰掌,靠在腰部,靠腰时身体起立,腹部随即挺出,在挺腹时呼出一口气。恢复预备式,继续再做。注意点:要头正,两眼平视。下蹲为吸气,直身为呼气,动作可快速些。
进行以上操作时,可根据身体情况,或全部操作,或选择几式作。每式操作次数,少则七次(如配合呼气的,仅以七次为限),多则十四次、二十一次,视体力而定,最多不超过三十六次。在操作时,应注意顺其自然,避免用力使劲。每作完一式,宜进行散步拍关节等活动,遇有下雨刮风天气,应在室内操作。如属气候潮湿,应减少式次,甚至停练,最好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环境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