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纶的《塞下曲》共六首,《乐府诗集》收在《新乐府辞·乐府杂题》一类中。这组诗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边地将士的生活。因为这组诗是与张仆射唱和之作,故其中多有颂美之意。组诗中的第二首“林暗草惊风”,第三首“月黑雁飞高”两诗,已久为人们所熟知,这里只选了第一、第四首。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两句首先从军器之精良,号令之严整着笔。红日初升,边关军营之中,羽箭在晨光中闪烁,旌旗在晨风中招展。仆姑,是古代的一种箭名,金仆姑则极言武器之精良;蝥弧,古代的一种旗名,绣蝥弧则言旗帜之严整。写武器、写旗帜,而不正面写将士,但严整的军容、雄壮的声威却都从中隐约透出。两句纯用名词造句,形象鲜明突出。而且句法整齐妥帖,给人以有条不紊的稳健之感,这也恰可与所要表现的部伍的严整相表里。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这两句从写物转写人,正面描写军队的雄壮声威。将军独立于高台之上,发布新的命令,战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在万里边关久久回荡。“独立”二字,勾勒出将军威严高大的形象。而“千营一呼”则充分表现出了军队士气之高昂、军威之雄壮、内部的团结,也表现了将军在士卒们心中的崇高威望。上下同心,众志成城,这样的军队是战无不胜的。前两句语势较为平稳,起到了蓄势的作用,后两句则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一涌而出,语势强劲有力。
这首诗在写作上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善于选材。清晨,军队集结,将军发布新令,士卒们齐声一呼,这也许是军营中最常见、最普通的场面。然正,诗人正是从这里入手。抓住这个场面,着力进行描写。先在对武器、旗彩的描写中进行铺垫、暗示,再对发布命令的情景进行简炼而传神的描写,于是,在这个简单平凡的场景中,军队昂扬的斗志和雄壮的声威就得到了充分表现。能够以小见大,写一斑而见全豹,诗人的高明之处也许正在于此。
此诗一题《和张仆射塞下曲》。张仆射,有的说是张延赏,有的说是张建封,总之是一位高级军事将领。诗共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军事活动。这一首写军营整队发令,赞美了将军的威风和军容的严整,场面壮阔,声势浩大。
“卢纶较为特出的地方,是他长于在短篇绝句中为人物造像”。(周啸天《唐绝句史》)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前两句用严整的对仗,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鹫翎金仆姑”,是写将军的佩箭。“金仆姑”,箭名,《左传》: “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箭用金做成,可知其坚锐。并且用一种大型猛禽“鹫”的羽毛(“翎”)来做箭羽,不仅美观,其发射后的迅疾有力,也可想而知。“燕尾绣蝥弧”(蝥音wu),是写将军手执的旗帜。“绣蝥弧”,一种军中用作指挥的旗帜,《左传》:“颖考叔取郑之旗蝥弧以先登。”这种象燕子尾巴形状的指挥旗,是绣制而成的,在将军手中显得十分精美。这两句并没有写将军的形貌,只是从他身上令人注目的佩箭、旗帜着笔,而将军的身影已经屹立在读者面前,这样衬托,也起到了画龙点睛般地描写形象的作用。诗中还点到“鹫”和“燕”两种飞禽,一以勇猛著名,一以轻捷见称,象征人物的精神状态既有“鹫”的勇敢,也有“燕”的机灵,这是借物传神。通过这两句的描写、刻划,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从诗中跃然而出,给读者以强烈印象。
后两句就写发布新令。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出呼喊,雄壮的呐喊之声响彻云天、震动四野,显示出豪壮的军威。“独立”二字,使前两句中已经出现的将军形象更加挺拔、高大,并且与后面的“千营”形成极为悬殊的数字对比,以表明将军带兵之多,军事地位之显要,进一步刻划了威武形象。那令旗轻轻一扬,就“千营共一呼”,在整齐而雄壮的呐喊声中,“千营”而“一”,充分体现出军队纪律的严明,以及将军平时对军队的严格训练,显示出了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力。这一句看来好象平平叙述,但却笔力千钧,使这位将军的形象更为丰满,得到了完美而有力的表现。
在唐代最短小的近体诗——五言绝句中,描写场面如此壮阔,声势如此浩大的作品,极为少见。前两句是工对,在严整中力量内敛;后两句改为散句,将内敛的力量忽然一放,气势不禁奔涌而出。这一敛一放,在极少的文字中,包含了极丰富的内容,显现出极大的力量。
卢纶《塞下曲》共有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 功等军营生活。此为第一首,写军队整饬待发、将军发号施令的场面。
一、二句着力刻画战士出征前将军威武矫健的英雄形象。他身佩着 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名箭,他手上高擎着蝥弧军旗,在烈烈秋风中,显得如 此绚丽耀眼。此处,诗人有意选取弓箭、军旗等物件,特意凸显将军的矫 健神勇与英姿飒爽。据《左传·庄公十一年》载:“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 射南宫长万。”《左传·隐公十一年》:“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以 “鹫翎”和“金仆姑”来形容弓箭,足见其威力之无穷;以“绣蝥弧”来形容军 旗,足见其精美与威严。作者不惜以溢美之词来赞美将军的弓箭与军旗, 其实是为其后将军的奋勇杀敌做铺垫。
三、四句则描写将军发号施令的壮阔场面。将军威严地屹立于帅台 之上,令旗一挥,台下的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呼声震天动地。“独立”一词, 不仅彰显将军的高大威严,而且与后面的“千营”相呼应,进一步展现出将 军带兵之众、地位之高的伟岸形象。“扬新令”,则意味着将军得到新的军 令,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战即将上演。“千营共一呼”一句,不仅意味着部队 之军纪严明、整齐划一,更可见士兵的群情激昂与奋勇杀敌的决心,其豪 迈气势,足以地动山摇,气吞万里。
清人章燮评论此诗曰:“新,犹言始也。将帅独立将台,扬其号令,千 营之兵,共听一呼,无不响应。此言出兵之日,号令严明也。”(《唐诗三百 首注疏》)此诗气势雄壮,军人之威严赫然而出,不愧为盛唐之音的形象展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