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周邦彦《苏幕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周邦彦《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音乐,曾为国家主管音乐的机构的长官。他的词以音律谨严著称,推为词之正宗,但内容较窄。有《片玉集》。沉香:香名。古人多有焚香的习惯。宿雨:昨夜下的雨。吴门:苏州。此指作者故乡钱塘。芙蓉:荷花。

入选理由

《人间词话》称赞“叶上”以下三句的描写“真能得荷花之神理”。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乡愁的词。上阕写夏天某日在京城生活及所见景物的情况,酷暑令人心烦,焚香以换空气,消除蚊蝇。其实这两句已经含有居京城的倦意,可以窥见作者的失意心境。“鸟雀”两句写得很鲜活,也算写景名句。“呼晴”直贯而下,才有“叶上”三句晴中景物,才能让作者细细观察,才能工笔描绘,“呼晴”是灵眼。“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出了荷叶的静和动的神态,一个“举”字很有精神,是作者着意刻画炼出的妙字。由上阕可以看出作者风格精细的写作特点,可以看出他的艺术修养和文学功底十分深厚。本篇除了描写景物堪称一流之外,还有紧扣中心的第二大特点。下阕虽写思乡,但还是扣住荷来写,因为故乡的荷叶、荷花、采莲、赏荷等正是诱人之处,而且四时之景不同。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有“映日荷花别样红”,即使在秋天,还能“留得枯荷听雨声”,何其美也!“故乡遥”以下四句只是点题,“五月”以下才是动情处,想起那年五月乘渔舟进入荷花深处的往事,就让思乡之情一往而控制不了了,多么惬意的荷香清梦。

所谓赏荷、采莲等,对江南人来说,已是一个久远的文化符号,已是一个集体记忆。“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几句诗概括了南朝人的江南情结,一直揪住现代江南人的心,现在以及将来恐怕也不会放松。周邦彦为先贤,现代人朱自清用来思乡,古今一脉相承,莲与荷已经在意义之外。


唐宋词之《周邦彦《苏幕遮》》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周邦彦《苏幕遮》

周邦彦《苏幕遮》周邦彦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乌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注释 ①燎:燃。沉香:亦称水沉、沉水,是一种名贵的香料。②溽(rù)暑:盛夏湿热天气。③“乌雀”句:乌雀,乌鹊,即喜鹊。传说喜鹊能感物而预知新晴,其声其形如同欢呼跳跃,故曰“呼晴”。④侵晓:拂晓,天刚亮。⑤初阳:朝阳。宿雨:昨夜之雨。⑥清圆:清正圆润,常用来形容月亮、歌声、荷叶以及树影。⑦吴门:本为苏州别名,此处泛指吴越之地,包括周邦彦的家乡钱塘。⑧小楫轻舟:南朝梁刘缓《江南可采莲》:“楫小易回径,船轻好入丛。”小楫,短桨。⑨芙蓉浦:有溪水可通的荷花塘,古称荷花为芙蓉。

莲渚文禽图 【明】周之冕 南京博物院藏

鉴赏 羁旅乡愁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题材,此类作品风格往往悲凉、感伤。清真词中,亦有不少作品抒发羁留他乡的孤苦和落寞,本词亦然,但风格却是难得的清新淡雅,故而成为清真词中的杰作。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夏游长安之时。夏日思乡,词人起笔便写到客地的恼人天气,似无深意,但已和后文唤起乡思的美好景色形成鲜明对比,为思乡情感的表达作了自然的铺垫。结合后面的词句分析,词人是在晚上焚起沉香,想借此驱走夜雨带来的湿热和心中烦闷的情绪。待到天明之时,雨停风清,他的心情也为之畅快不已,听屋外檐下乌雀的鸣叫声都好似欢呼,更觉似向自己报告天晴气爽的好消息。“乌雀呼晴”两句妙语,不仅赋予自然之物以灵性,更使词境转入了清新爽快的氛围中。

“叶上初阳”三句,是历来最为人激赏的咏荷之语。这三句为交互句法,写朝阳照耀下雨后风荷之美:本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在雨后更呈现出一派幽洁,再加上清新的空气送来淡淡荷香,观之、闻之都醉人心脾;在朝阳的照耀和微风的轻拂下,珠玉般的雨滴滚动在碧绿圆润的荷叶上,发出璀璨的光芒,并在和风煦日的轻抚下,渐渐淡去,了无痕迹;此时清圆的荷叶亦是风神独具,“一一”和“举”三个字,便把轻风之下满塘荷叶的挺拔之姿、俊逸之态写得栩栩如生。王国维称赞这几句词为“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人间词话》),俞陛云称其“笔力清健,极体物浏亮之致”(《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均是恰评。

荷花是典型的江南风物,词人客居北方,见到美丽的荷景,一缕乡愁自然会在胸中升腾。下片词人直抒己怀,不假雕饰地把自己对家的思念和客游在外的羁愁倾诉出来:故乡山遥水远,自己又久滞于外,归程无期,这一腔愁绪怎能不萦迂心怀?然而周邦彦此词高妙之处就在于沉郁之情能以淡语纡徐收之:结尾三句,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怀念曾经在五月天气,与渔郎共戏莲塘的美好,而是婉转发问,猜测对方是否还记得自己,更把这思念带到了与过去美好情境相似的梦中,似真似幻中,词人的乡关之思抒发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以咏荷之语最为知名,实际上词中的荷花也是使上下片意脉得以联结的事物。正是由于眼前之荷唤起了词人对家乡荷花的回忆,才有了词尾处梦中轻舟入莲塘的美好场景。这荷景,无论是真是幻,在周邦彦的笔下都是那么地不染纤尘,脱尽铅华,正体现了人们最为欣赏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艺术境界。(张艳秋)

集评 清《周济:“(上阕)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宋四家词选》)

清《陈廷焯:“不必以词胜,而词自胜。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云韶集》)

链接 词的浑成之境。浑成即“浑然天成”之意,指词的结构完整,内容与形式以及各部分之间浑涵一体,给人以自然天成的整体感。宋人最早使用这个概念来评词,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评周邦彦词“多用唐人诗句隐括入律,浑然天成”;张炎则将“浑然天成”简化为“浑成”,其《词源》卷下谓:“美成(周邦彦)词只当看他浑成处,于软媚中有气魄,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他们都以周邦彦为能造浑成之境的典范。至清代,词论家进一步将“浑成”作为评词的普遍标准。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毛稚黄(先郐)论云:“词家意欲层深,词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欧阳修)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 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意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用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这就是说.好的词既要有层层深入的妙处,同时又要使这种层深之法显得浑然天成而不致刻露,使人读起来只感到含意婉曲而深沉,不觉得其中有许多层次安排的痕迹。此外如先著、程洪《词洁》卷一评姚宽《生查子》(郎如陌上尘)“以浑成为工”,则是指该词比兴贴切深婉,抒情境界自然高妙。综上所引诸家之说,可见浑成乃是词家追求的一种浑化无迹、如自然生成的艺术境界。(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唐宋词之周邦彦《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周邦彦《苏幕遮》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1。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2,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3,久作长安旅4。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5,梦入芙蓉浦6



【释】

1.沉香:沉香木很重,放在水中沉下,故名,亦称“水沉”或“沉水”,可作香料,很名贵。溽暑:潮湿的暑天。

2.宿雨:昨夜的雨。

3.吴门:指古时吴地,包括今浙江省北部。作者钱塘人,故曰“家住吴门”。

4.长安:这里借指汴京。

5.楫:船桨。

6.芙蓉浦:浅水流动的荷花塘。古时称荷花为芙蓉。



【译】

点燃沉香,烟雾袅袅,消除湿热的暑意,

忽有鸟雀和鸣,宣告了天晴,

天刚亮就窥视着屋檐笑语。

阳光照干昨夜的雨滴,

风儿吹动,圆圆的荷叶,

在水面上一支支地挺举。



故乡遥遥,何时方能归去?

家住苏州,却久在长安羁旅。

那五月渔郎、轻舟小楫

和生满荷花的池塘,

都在我美好的梦境里。

而家乡的父老呵,

可曾将我念忆?



【评】

《清真集》编此词于“夏景”卷内,其实,此词是通过夏景——一个雨后清晓的夏景为发端,描写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燎沉香,消溽暑”,是写雨前夏夜的闷热,为下文“呼晴”蓄势铺垫。溽(ru),湿气熏蒸。当你切实身在沉香的氤氲气息里,感受着暑夜的漫长难耐时,你才能体会到一场透彻的夜雨之后所带给你的无限欣喜,才会体会到“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的美妙。连鸟雀也为雨后的晴天而欢呼。她激动得一大早就冲着檐前欢声笑语呢!词人之笔,由鸟写荷,更是神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清圆”二字,甚是清新可爱,与“午阴嘉树清圆”同为妙字。“一一风荷举”,最为绝妙:“举”字,放慢了荷叶展开,微风摇曳,亭亭玉立、仪态万方之动感镜头,而“一一”二字,又使一叶叶风荷、一组组风荷的画面依次展开。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转入对家乡的美好回忆。结句尤妙:“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从对面着笔,设问渔郎是否还记得我,而我也常常在梦里,小楫轻舟驶入荷花塘里。结句入梦,而梦境又似实境,并与上片之荷花呼应,似梦似真、迷离恍惚,真有仙境之美。


唐宋词之周邦彦《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周邦彦《苏幕遮》

《苏幕遮》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注释】 ①沉香:沉香木很重,放在水中沉下,故名;亦称“水沉”或“沉水”,可作香料,很名贵。溽暑:潮湿的暑天。②宿雨:昨夜的雨。③吴门:指古时吴地,包括今浙江省北部。作者钱塘人,故曰“家住吴门”。④长安:这里借指汴京。⑤楫:船桨。⑥芙蓉浦:浅水流动的荷花塘。古时称荷花为芙蓉。

【译文】 把沉香烧起,消除那潮湿的暑气。鸟雀儿预感天晴,拂晓时就在檐前吱吱喳喳喜语。朝阳吸干了逗留在荷叶上的昨夜残雨,荷叶在微风中轻盈地将圆圆绿盖一一挺举。

啊!我触景想起了故乡,路途那么遥远,何日才能归去?唉!我家住吴门,却长久作汴京羁旅。故乡的渔郎哟,你还记得我吗?我们,曾在美丽的五月,打着小桨,乘着轻舟,荡漾于荷花塘里。而今,我作客异地;和你,只能在梦中相会。

【集评】 清·陈廷焯:“不必以词胜,而词自胜。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云韶集》)

近代·王国维:“美成《青玉案》(案,当作《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人间词话》卷上)

【总案】 羁旅思乡之作,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一种传统,它有深厚的社会土壤和悠久的文化背景。这类作品的主旋律往往是悲哀、悲凉,甚至是悲愤的。清真工羁旅行役之词,也多抒孤寂、落寞情怀。本词虽也思乡心切,风格却是清丽明快,在传统的羁旅之作中可谓别具一格。结合清真生平,此词当是其青年时期初入汴京之作。年轻时的归思和饱经人世沧桑后的乡情是很不同的,将此词与他的绝笔《西平乐》对读,便知此言不谬。


古代诗歌之周邦彦《苏幕遮》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周邦彦《苏幕遮》

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1。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2,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3,久作长安旅4。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5,梦入芙蓉浦6

【注释】

1.沉香:沉香木很重,放在水中沉下,故名,亦称“水沉”或“沉水”,可作香料,很名贵。溽暑:潮湿的暑天。

2.宿雨:昨夜的雨。

3.吴门:指古时吴地,包括今浙江省北部。作者钱塘人,故曰“家住吴门”。

4.长安:这里借指汴京。

5.楫:船桨。

6.芙蓉浦:浅水流动的荷花塘。古时称荷花为芙蓉。

今译



点燃沉香,烟雾袅袅,消除湿热的暑意,

忽有鸟雀和鸣,宣告了天晴,

天刚亮就窥视着屋檐笑语。

阳光照干昨夜的雨滴,

风儿吹动,圆圆的荷叶,

在水面上一支支地挺举。

故乡遥遥,何时方能归去?

家住苏州,却久在长安羁旅。

那五月渔郎、轻舟小辑

和生满荷花的池塘,

都在我美好的梦境里。

而家乡的父老呵,可曾

将我念忆?

周邦彦《苏幕遮》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周邦彦《苏幕遮》

《苏幕遮》·周邦彦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乌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该词写荷花,对其质朴高洁的风韵作了出色的写照。上片写词人客居他乡,夏日清晨,雨后雀噪初晴。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溽(ru)暑,盛夏湿热天气。“乌雀呼晴”,一个“呼”字极为传神。“叶上”三句清新而又美丽,一个“举”字尽现出风过处水上荷花一一飘举的绰约神态,王国维称之为“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下片追忆江南故乡、故人。吴门,今江苏苏州市。长安,借指北宋汴京。又不知自己何日方能回去,只好在梦中乘小舟重游旧地了,正是直抒胸臆,词语新活,不加雕饰的笔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