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释】 溧水:今江苏省县名。无想山:“在溧水县南十五里,其山巅有泉,下注成瀑布。”(《江宁府志》)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化用了杜牧“风蒲燕雏老”和杜甫“红绽雨肥梅”两句诗。“老”、“肥”用作动词。乌鸢:乌鸦。溅溅:急流的水声。“黄芦”两句: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上句是说溧水与湓江相同,下句以白居易贬谪江州(即九江)的处境与心情自比。杜燕:相传燕子于春天的社日飞来,秋天的社日飞去,故称社燕。瀚海:沙漠地区。这里泛指遥远、荒僻之处。修椽:承载屋瓦的长椽子,燕子往往筑巢于此。身外:功名事业都是身外之事。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四:“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簟:席子。古人常用簟枕比喻闲居生活。 【鉴赏】 哲宗元祐八年到绍圣三年(1093-1096),周邦彦任溧水(今属江苏省)县令。此词即是他在溧水任职期间写的。主要抒写他宦浮州县,飘零不遇,哀乐无端的失意之情。 上阕写景。前三句写夏日景物,极具巧思。化用了唐人诗句,写小黄莺在和暖的春风中长大,梅子因有充足的雨水滋润长得又肥又大,正午阳光直射,树影显得清晰圆正,可见树的葱茏茂密。写出了江南初夏多雨的气候特点和清幽的景色。“地卑山近”二句写了梅雨时节多雨而且潮湿的环境气候,衣服容易生霉,常需熏烤,暗含梅雨气候让人心烦意乱。“人静”二句融情入景,以乌鸢之乐反衬自己的烦愁。《宋四家词选》评此二句:“体物入微,夹入上下文中,似褒实贬,神味最远。”最后三句把自己的处境与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境况类比,寄寓了怀才不遇的失意感叹。 下阕感叹飘零苦况。开头四句,以春来秋去的燕子自比,写自己行踪的飘泊不定,也即是宦途的不如意。“年年”二字表示长期如此,令人万分惆怅,万分伤感。“且莫思”至句末,写其愁闷心情之难以排遣。既然是如此的不如意,何不放下功名事业这些身外之事,开怀畅饮,即时行乐呢?但充满丝竹管弦的盛宴,不但不能排遣江南倦客的愁绪,反而倍增伤感。愁思不已,只有一醉方休,借睡眠忘记一切烦恼,把万念俱灰的颓唐之语写得极含蓄,令人击节称赏。 全词含蓄蕴藉,寄慨遥深。化用了杜甫、刘禹锡、杜牧诸人诗句,隐括入律,浑然天成。许昂震认为此词,“通首疏快,实开南宋诸公之先声”(《词综偶评》)。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指出,“乌鸢虽乐,社燕自苦;九江之船,卒未尝泛。此中有多少说不出处,或是依人之苦,或有患失之心,但说得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今译 春风里,小黄莺的歌喉 渐觉老练, 雨丝中,润得梅子 渐见肥鲜。 正午时分,嘉树阴影 清静凉圆。 我的住处呀,在潮湿低洼 的山边, 衣物常年潮湿, 颇费炉烟。 人心静,连鸟儿 也乐舞蹁跹, 小桥外,新涨的绿水 急流溅溅。 我久久地 凭倚栏干, 望着黄芦苦竹, 环绕着宅院, 我也要像白乐天 在九江泛船。 唉!年年—— 我就象那春社时来、 秋社时去的社燕, 飞过荒僻的地方, 寄身在他人的屋檐。 暂且莫管那身外的功名吧! 且去饮酒欢乐在杯前。 可是,我这憔悴的江南游子呵, 已经不起撩人的急管繁弦。 请在这歌筵间, 先安放上枕席, 好让我醉时安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