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周邦彦《浪淘沙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周邦彦《浪淘沙慢》

周邦彦《浪淘沙慢》周邦彦

周邦彦

万叶战,秋声露结,雁度砂碛。细草和烟尚绿,遥山向晚更碧。见隐隐、云边新月白。映落照、帘幕千家,听数声何处倚楼笛。装点尽秋色。脉脉。旅情暗自消释。念珠玉、临水犹悲感,何况天涯客。忆少年歌酒,当时踪迹。岁华易老,衣带宽懊恼、心肠终窄。飞散后、风流人阻,蓝桥约、怅恨路隔(11)。马蹄过、犹嘶旧巷陌。叹往事、一一堪伤,旷望极(12)。凝思又把阑干拍(13)

注释 ①万叶:无数树叶。战:通“颤”。瑟缩。②露结:秋露凝结。③砂碛:沙漠。④落照:落日的余晖。⑤倚楼笛:倚楼吹笛。⑥脉脉:形容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有默默地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意思。⑦天涯客:做客天涯 ,这里指刚刚离任的河中府。⑧岁华:时光,年华。⑨衣带宽:形容消瘦。⑩风流:像风云一样流动或者流逝。(11)蓝桥约:蓝桥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蓝溪之上。相传其地有仙窟,为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后常指男女欢会之所,可参看《太平广记》卷五〇神仙部第五十。(12)旷望:极目远眺,远望。(13)凝思:聚精会神地沉思。

秋山叠翠图 【元】 朱叔重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本词写于作者重回长安寻找萧娘旧迹之时,作品充分体现出了慢词长调写情写景铺排展衍、宛转多姿的特点,并且有离钩三寸的刻画之妙。

词作上阕写景,抓住了“秋声”与“秋色”两大特点来描写秋天,写秋声的有:叶战声、雁声、笛声,写秋色的有:秋草、秋山、新月白、落照红、千家帘幕、楼台。同时,作者还能在组合变化中对秋景进行准确的勾勒刻画,比如秋天的小草在暮烟的湿润下还有绿意,远山在暮色中转为深碧,由于月亮绕地球运行,初弦月在傍晚时已经西斜将落,夕阳黯淡无光时,西天能隐隐约约看到一弯白色的月痕,这样的意境让我们不由联想起唐人陈季《湘灵鼓瑟》的“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不同于《氐州第一》(波落寒汀)中萧瑟肃杀的秋天,本篇所写的乃是万叶未落的初秋,因此与其他悲秋之词相较,读来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风味。比如细草之“绿”和遥山之“碧”两个颜色词,就很少在其他的秋景中出现,再加之以云边新月之“白”,更加鲜明生动。然而,在“尚”“更”这些副词的映衬下,颜色词更增添了一份凄婉,有一种好景不长、岁月易逝的飘忽感。“映落照”二句,化用“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唐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同时也隐括了唐赵嘏《长安晚秋》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用词典丽,情韵悠长。

下片着力写天涯孤客,境遇凄清,韶华易逝,往事随风。以“脉脉”二字开头,顿挫得极妙。《尔雅》曰:“脉,相视也”,而此处“脉脉”,是词人与谁相视呢? 也许可以理解为作者与这样的秋声秋色无言相对吧。“念珠玉”一句前人争议极大。吴世昌先生在《词林新话》中认为此二句殊不可通。“临水犹悲感”显然从宋玉《九辩》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中化出,因此“珠玉”有可能为“宋玉”之误,吴先生推断,可能是“宋”字先讹为“朱”字,后人以为“朱玉临水”不辞,遂妄加“玉”旁,改为“珠玉”。清真此词,大概受北宋柳永《戚氏》之“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的启示。吴先生更以格律证之,“念珠玉”三字不合律,若“念宋玉”则三字皆为仄声,与周词同调他词相同。然而此处作“宋玉”无版本依据,我们只能谨此存疑。以上几句大致可以解释为:我无语地凝视秋景,羁旅者的情怀渐渐得到化解。但是宋玉登山临水时就产生羁旅行役和贫士失职之感,何况我还作客天涯呢,羁愁转而又涌上心头。

下文回忆青年时在长安行乐的旧踪迹,觉得年华真容易老去。“衣带宽”二句反用唐白居易《古意》诗:“心肠不自宽,衣带何由窄。”意思是心中相思堆积,故而空间显得狭窄,这种写法将抽象的相思愁绪转化为具体形象。接着采用反接法,舛互生情,进一步写旅情,并且写得如丝在茧,抽剥可见:第一层,羁旅行役是千古文人的共同悲感;第二层,自己远役至天涯河中府。第三层,长安是自己年轻时的游学之地,多年以后故地重游,颇有恍若隔世之感,而与萧娘的分离,又使自己有刻骨铭心的相思之痛,最后以手拍栏杆的形象,写自己常常涌起的后悔之意。这几句是个人经历的回顾,而又今昔杂议,看似写得杂乱,然而恰恰表现了作者心绪的紊乱,是词人在回忆与感叹之间穿梭的复杂心情的表现,写出了一种迷离怅惘的情状,词作反复吟唱,一腔的失意愁苦,一句紧接一句,用意层层深入,情意深婉而笔力健拔。(付海婧)

集评 罗忼烈:“按此首字面滑熟,铺叙处语多意少,勾勒无力,与清真‘昼阴重’阕之力透纸背,骤风骤雨,不可遏抑者,相去何止一尘。绝类柳屯田口吻,置《乐章集》中犹不失中等而已。”(《周邦彦清真集笺》)


周邦彦《浪淘沙慢》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周邦彦《浪淘沙慢》

《浪淘沙慢》·周邦彦

周邦彦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罗带光销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这首写离别相思的词,是一篇曲折回环、层次丰富、变化多端、完整而又统一的艺术佳作。

全词共分三片,上片,交待分别的时间和地点。“晓阴”、“霜凋”、“雾隐”,说明是在一个秋天雾气很浓的早晨,在“城堞”,女子“掩红泪”、“玉手亲折”,把情人亲自送走了。中片,写离别时两人依依遥望和内心的伤别情怀。“地”是那样遥“远”,“天”是那般宽“阔”,而情人却奔向那“露冷风清无人处”。“万事难忘”,“唯是”那场“轻别”。此后,只有“断云”、“残月”,陪伴自己度过孤独凄清的寒夜。下片,写离别以后的相思与怀念。夜不寐,茶酒无味,“恨春去”、“弄夜色”,离情相思意难绝。

整个篇幅,曲折回环,前呼后应,铺叙委婉,层次清晰,转换变化,顿挫有致,巧妙地把这篇多层次的作品融成一体,既照顾到词的整体结构,又注意到局部的灵活自如,充分显示出作者驾驭长调、结构长篇的艺术才能。陈廷焯对这首词评价很高,特别是下片。他说: “蓄势在后,骤雨飘风,不可遏抑。歌至曲终,觉万汇哀鸣,天地变色。”


唐宋词之《周邦彦《浪淘沙慢》》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周邦彦《浪淘沙慢》

周邦彦《浪淘沙慢》周邦彦

周邦彦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罗带光销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11)。怨歌永、琼壶敲尽缺(12)。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注释 ①城堞(dié):泛指城墙。②脂车:上过油脂的车子。在车子的轮轴上涂油,以利远行。③帐饮:在郊外设帐以饯别。据《汉书《疏广传》记载,疏广为太子少傅,兄子疏受为太傅,后两人皆称病辞归,“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帐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辆”。东门,泛指帐饮的地方。阕:一曲终了,此代指送别宴结束了。④堪:可以、能够。揽结:采摘系结。此处化用南朝陆琼《常相思》中“鸿已去,柳堪结”之句。⑤红泪:晋王嘉《拾遗记》:“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以“红泪”代称美人泪。亲折:佳人亲自折柳相赠。⑥“念汉浦”句:以江妃和洛神来比喻佳人的美丽。此处用《列仙传》和曹植《洛神赋》中的典故。《列仙传》记载江妃二女与郑交甫相遇于江滨,解佩相赠,“交甫受佩而去,数十步,怀中无佩,女亦不见”。曹植《洛神赋》描写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⑦经时:经历很久。⑧“向露”二句:化用了柳永《二郎神》词:“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耿耿,明亮的样子。寒漏咽,由于天寒,漏壶的滴水声仿佛是在呜咽。⑨翠尊:饰以绿玉的酒器。尊,同“樽”,酒杯。⑩罗带:丝织的腰带。纹衾:带花纹的丝被。(11)连环解:犹“解连环”。出自《战国策《齐策》:“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知,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后“解连环”比喻解决难题,此处特指两情已断。(12)“怨歌永”句:据《晋书《王敦传》记载:“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琼壶:玉壶。

秋山行旅图 【清】颜峄 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本词乃怀人之作。在结构上,此词分为上下两阕;在时间上,贯穿了过去与现实;在内容上,分为回忆、思念、哀怨三部分,且层层递进,流露的情感亦愈来愈强烈。

从“晓阴重”至“玉手亲折”为回忆部分——回忆离别之时的情景。“霜凋岸草”,点明时令是在“冷落清秋节”,再加上“晓阴重”及浓雾,使得开篇就笼罩在阴沉凄寂的气氛之中。通过对环境的渲染,词人轻而易举地就将人带入“伤离别”的词境。“脂车待发”,“帐饮乍阕”,送别宴之后,即将出发,临近离别。“垂杨堪揽结”化用“鸿已去,柳堪结”,同时暗含古人折柳送别的风俗,也流露出词人的依依不舍之意。紧接一句“掩红泪、玉手亲折”,暗示送行人是位佳人。“红泪”用了薛灵芸的典故,形容佳人对词人的情义至真至深。佳人“亲折”柳条相赠,昔日之情深,由此可见。

“念汉浦离鸿”二句开始,回忆部分结束,词人开始铺陈对佳人的思念。从那时离别至今,“信音绝”,词人“情切”,思念之情溢满心房。登高望佳人所在地,可惜“地远天阔”,使得满腹的思念没法派遣。到了“露冷风清”之时,听着漏壶滴水之声,就觉得是人在呜咽一样。这里用了移情的修辞手法,以词人自己悲伤的心境看漏壶,漏壶似在哭泣,同时又以漏壶如泣如诉之声反衬词人自身悲苦的心境。词人在夜深人静时,肯定也会因思念佳人而落泪。回想起那次离别,词人仍是嗟叹不已,一个“唯”字,饱含了无奈,还带点悔意——悔“轻别”。在饱受思念的折磨之后,词人有些自责之意。然而词人又还带点希望,“翠尊未竭”,是渴望重见佳人时酌满再饮;然而这希望又是渺茫的,就好像企图“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一样。微渺的希望反使词人陷入更深的失望。在思念这一部分,词人的情感有着微妙的变化,先是思念;思念日久,渐生悔意;自责之余,又有些许希冀;近乎妄想的希冀,却引发无边的失意,导致思念之意弥深。正是通过这回环式的情感变化,让人体会到词人那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部分,词人回到现实。罗带的光已销,纹衾亦未叠;连环已解,旧香亦不再,这一切,表明旧日情感将不再有。由于思念至极,反生怨恨,唱起“怨歌”敲缺“琼壶”。这几句,一气呵成,连用典故,暗示昔日之情的完结和自身的哀怨,而且音节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珠落玉盘的韵律美感。结句转而写景,“恨春去”——将哀怨转寄在“春”的身上,怪她“不与人期”,“空馀”满地的梨花。至此,全词结束,但仍可感受到词人绵绵不绝的思念。

词人通过层层渲染、层层铺叙,全方位刻画自身的思念之情。能将怀人之意写得如此荡气回肠、跌宕别致,大抵只有周美成才有如此的才情。(郭金雪)

集评 清《万树:“精绽悠扬,真千秋绝调。”(《词律》卷一)

清《王国维:“美成《浪淘沙慢》二词,精壮顿挫,已开北曲之先声。”(《人间词话》)

链接 词体中的八字句。词体中八字或八字以上句式为长句,使用频率较低。这种长句也可以看作是由两个短句复合而成的。较常见的八字句多为三五句式,如柳永《雨霖铃》“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也有二六句式,如上举柳永同词“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此外,还有一七句式,多为以一字领七字的领字句,如周邦彦此词“念汉浦离鸿去何许”,又如向子諲《七娘子》“但长江无语东流去”。(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唐宋词之周邦彦《浪淘沙慢》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周邦彦《浪淘沙慢》

《浪淘沙慢》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缆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罗带光消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注释】 ①城堞:城上短墙。②南陌:朝南去的道路。脂车:以油脂涂车辖,以利于远行。③帐饮:古代送人远行,在野外路旁设帷帐以钱别,谓之帐饮。东门帐饮:典出《汉书·疏广传》。疏广辞归,公卿大夫设祖道,供帐东都门外送行。阕:终了。④红泪:五代时蜀妓灼灼以软绡聚红泪寄裴质。(见《丽情集》)。⑤汉浦:汉江之滨。含郑交甫遇二仙女故事。(见《文选·江赋》注引《韩诗内传》。)离鸿:喻分手之后女子。⑥耿耿:形容心中不安,有所悬念。⑦尊:同“樽”,酒杯。⑧纹衾:带花纹的被子。⑨连环:见《解连环》注。⑩琼壶敲尽缺:《晋书·王敦传》云:“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译文】 清晨天气阴郁,霜打岸草枯谢,雾气迷漫,隐没了短矮的城堞。东门饯别的帐饮刚完毕,南面道路上一辆涂满油脂的车子待发。路旁,拂面的垂杨长得可以采摘编结。她掩着红红的泪眼,伸出纤纤玉手,为我折柳赠别。唉!她象汉江滨的孤鸿一样不知飞到何处去了,为什么这么久音信断绝?

我想念她的心情是多么热切。但翘首远望,我们间相隔的是地远天阔。我只能在这露冷风清无人处,悲伤地倾听铜壶滴漏的声音,那一声声凄楚的呜咽。可叹啊!世上有多少痛苦的事情,最难以忘怀的就是这轻易的离别。手中的酒还未喝干,请天边的彩云哟,快快留住那一弯快要落下西楼的残月!

她赠我的那条罗带,因时久已失去光泽;我们共用过的绣被,也冷冷地放在床上空叠。自从“连环”被解散,留在上面的旧时香气也顿时消歇。我将把这支怨歌永远唱下去,为击拍不惜将玉壶尽敲缺。啊!多么恼人哟!我遗憾春天归去了,也不与人们约期;它把一庭的夜色弄得空幻奇丽,只留下满地梨花、洁白如雪。

【集评】 清·万树:“精绽悠扬,真午秋绝调。其用去声字,尤不可及”。(《词律》本调小注)

清·周济:“空际出力,梦窗最得其诀。‘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三句一气赶下,是清真长技。”又云:“钩勒劲健峭举”。(《宋四家词选》)

清·陈廷焯:“美成善于摹写秋景,每读晏、欧词后,再读美成词,正如水逝云卷,风驰电掣,觉万汇哀鸣,天地变色。第三段急管繁弦,飘风骤雨,如聆乐章之乱。”(《云韶集》)

【总案】 本词存一疑点,是清真慢词中较难分析的一篇。陈洵《海绡说词》认为自“晓阴重”至“玉手亲析”皆是“追叙别时”,此说影响颇大。后杨铁夫、唐圭璋、俞平伯诸先生,均持此见。这里也从此说。按这种说法,“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是诗人对女子的怀念,“离鸿”当喻分手之女子。但按古代风俗,折柳赠别;折柳者系送行之人,而非被送者。那么,“玉手亲折”是折柳以赠诗人,“离鸿”应指诗人,这又如何解释呢?本词有的作双调(全词由两段组成),有的作三叠(由三段组成)。观词意,“罗带光消纹衾叠”起,应另起一段较好,故取三叠。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