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周而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周而复1914—

安徽旌德人
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著有《山谷里的春天》、《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松花江上风云》等。
原名:周祖式
笔名:吴疑、荀寰

周而复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周而复研究专集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资料室编选1979年
10月版300页
紫万红千次第开——访作家周而复
周而复
周而复
小说道路上的足迹
周而复
周而复
周而复
周而复
朱敏之
陈美兰
方雪纯等
周而复
林曼叔等
蒋心焕 朱德发
李立明
个旧文艺1982年1期,文苑掇英第150页
当代文学研究参考资料1984年9期
*中共人名录第213页
文学之路第51页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51页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133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190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上海)第154页,中
国现代作家与作品(沈阳)第64页
小传
记者生涯的回忆
周而复
周而复
周而复
赵聪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上)第473页
怀念集第270页
*现代中国作家列传第362页

周而复

“逼似二五”的周而复 北京晚报1980年7月24日
从贫困中奋起——记青年时代的周而复同志
重庆的岁月
简略的回顾
雪泥鸿爪小记
现代小说家周而复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第二
部出版
周阿旋
周而复
周而复
周而复
李方诗等主编
中国青年报1983年4月19日
报告文学1989年8期
新文学史料1990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1年2期
中国人物年鉴(1989)第249页
文坛百家:作家《周而复散文集》出版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310页
周而复

周而复1914—2004

小说家、报告文学家。原名祖式。安徽旌德人。1933年在上海光华大学学习,开始写小说。1936年与人合编《文学丛报》《小说家》等。1938年到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文学顾问委员会主任,参加编辑《文艺突击》。次年到晋察冀边区从事部队文艺宣传工作。1944年去重庆做统战工作,编辑《群众》半月刊。抗战胜利后随周恩来等赴东北等地采访,写了不少揭露国民党政府内战阴谋的通讯报道。1946年到香港主编《北方文丛》。主要著作有《诺尔曼·白求恩断片》《晋察冀行》《东北横断面》《松花江上的风云》,小说《高原短曲》《白求恩大夫》《燕宿崖》,戏剧《牛永贵受伤》,诗集《夜行集》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华东局统战部秘书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出版中篇小说《西流水的孩子们》,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南京的陷落》《长江还在奔腾》《逆流与暗流》《太平洋的拂晓》,散文集《东南亚散记》《火炬》等。其中《上海的早晨》获上海40年优秀小说奖。有《周而复选集》。

☚ 吴调公   王西彦 ☛
周而复

周而复1914.1.3—

原名周祖式,笔名有吴疑、苟寰等。祖籍安徽旌德人,生于南京。小时家贫,读私塾。1927年入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1933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学习。读书时参加救亡活动。1936年在上海时,曾与聂绀弩、田间编辑《文学丛报》,受到鲁迅的支持。其后还参加欧阳山主编的《小说家》的编辑工作。1938年夏天,大学毕业后赴延安。开始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文学顾问委员会主任,并参加大型文学刊物《文艺突击》的编辑工作;第二年秋,参加八路军,被总政治部派往晋察冀军区任文艺小组组长。其间深入前线,写了《黄土岭的夕暮》、《开荒曲》、《侵略者的最后》、《消灭》等散文和通讯报告。1944年,写了著名的报告文学《诺尔曼·白求恩断片》(1945年,八路军联防政治部出版)和《海上遭遇》(与吴伯箫、刘白羽、金肇野合作)。同年冬,被派到重庆编辑中共机关刊物《群众》半月刊,同时写作了长篇报告《减租——一个片断》和《地道战》。随后,他作为新华社和《新华日报》特派员,参加军事调停处执行部的新闻工作,曾到华北、东北、华中等地采访,并随三人小组到各地检查执行情况。其间写了三部报告文学:《晋察冀行》(1946年,阳光出版社)、《东北横断面》(同年,今日出版社)和《松花江的风云》。这些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日本投降前后东北的复杂形势,东北解放区的民主建政和重建家园的努力,揭露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的阴谋。1946年夏到1949年春,先后担任中共南方局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副书记。后受党的派遣到香港从事文化工作。在香港参加了茅盾、楼适夷主编的《小说》月刊的编辑工作,主编“北方文丛”,介绍解放区的文艺作品。1949年5月回上海后,连续出版了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上海知识出版社)、《燕宿崖》(新文艺出版社),杂文集《北望楼杂文》(文化工作社)和评论集《新的起点》(群益出版社)等。解放后,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四卷)。

☚ 周为   周立波 ☛
周而复

周而复1914—Zhouerfu

现代小说家,原名周祖式,笔名吴疑、荀寰等。生于南京。中学时代即发表过杂文和小诗, 1938年赴延安从事革命文艺工作,1944年到重庆任 《群众》半月刊编辑,1946年去香港主编《北方文丛》。解放后曾在统一战线、对外文化交流部门担任领导工作。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上海的早晨》是周而复的代表作,描写了建国后党领导工人阶级对民族资产阶级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全书共分为四部,篇幅长,场面大,人物形象鲜明, 情节发展有条不紊, 表现了作者的艺术功力。周而复的作品还有《白求恩大夫》、《燕宿崖》、《西流水的孩子们》、《第十三粒子弹》等小说和诗集《夜行集》、《新的起点》等。

☚ 唐弢   叶君健 ☛
周而复

周而复

现代著名作家。生于1914年。原名周祖式,曾用笔名吴疑、苟寰等。江苏南京人。周而复早年曾在私塾中读书,后考入南京青年会中学学习。1938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周而复在上海期间,曾与聂绀弩、田间等人一起编辑《文学丛报》,还做过《人民文学》、《小说月报》、《小说家》等文学杂志的编辑工作,并逐渐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38年夏天,周而复从上海辗转来到延安,并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的顾问委员会主任,还兼任《文艺突击》半月刊的编辑工作。1939年,周而复参加八路军,并被派往晋察冀根据地,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42年底返回延安,1944年,被调到四川重庆任中央机关刊物《群众》的编辑,并担任新华社和《新华日报》的特派员,并参加军调处执行部的新闻工作,曾先后赴东北、华北、华中等地进行采访与报道。1946年,周而复调到香港从事党的文化宣传工作,与茅盾、楼适夷等人共同编辑《小说》月刊,并主编“北方文丛”,介绍解放区的文艺作品,宣传党的文艺方针路线,团结广大的文艺工作者。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周而复曾历任中共华东局统战部秘书长、上海市委统战部和宣传部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周而复几十年来投身革命,从事党的文化宣传工作,并创作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燕宿崖》、《上海的早晨》等,杂文集《北望楼杂文》,文艺评论集《新的起点》等。其中,反映上海工商业改造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曾被搬上影视银幕,影响广泛,他为中国现当代的文学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周立波   周作人 ☛
周而复

周而复1914~

现当代作家。原名周祖式。祖籍安徽旌德,生于南京。1933年入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开始文学创作活动。1938年到延安,1944年到重庆编辑党的机关刊物《群众》。抗战胜利后,以《新华日报》、新华社特派员身份,写过不少揭露国民党内战阴谋的通讯报道,后去香港编辑文艺刊物。新中国成立后,先在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工作,后调北京。作品有诗集、散文集、短篇小说集、评论集等多种,其中篇小说《西流水的孩子们》、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燕宿崖》等较受重视。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是他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全书共分四部,以广阔的画面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动向和命运,人物性格鲜明,生活画面真实,细节描写生动。已于1981年出齐。近年新创作的三百七十万字的长篇巨著《长城万里图》,以全景式的壮阔场景全面反映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战争,现已出版五卷,已经引起读者关注。

☚ 梁斌   徐迟 ☛
000064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