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周文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周文王

西周奠基者。姬姓,名昌。纣时为西伯,亦称伯昌。死前八年称王,谥“文王”。在位期间,开始积极“翦商”。曾西攘混夷,灭密(今甘肃灵台县西)、阮(今甘肃泾川县东南)、共(今甘肃泾川县北)等小国,巩固后方;又调解虞(今山西平陆北)、芮(今陕西大荔东)两国争端,使两国归附;旋东征黎(今山西长治西南)、邘(今河南沁阳),直入商朝王畿;此后又灭渭南强国崇,于丰水西岸修建都城丰邑(今陕西西安西南)。时周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又定“有亡荒阅”之法,规定对逃亡奴隶大搜捕,任何人不得收留藏匿,深得奴隶主贵族拥护。晚年曾被纣囚于羑里,后以重赂得释归。传说他少时参加农牧,任西伯后还亲自种田风谷、放牧牲畜。又传他被囚羑里时,曾演《周易》,穷天人之理。可能为后人伪托。在位五十年,奠定了周灭商的基础。

周文王

 商末周族首领。姬姓,名昌。商纣王在位时,封为西伯。亦称伯昌。任用太颠、散宜生等,实行裕民政策,势力逐渐强盛起来。曾被纣王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获释后,曾解决虞、芮两国的争端,并使其归附;出兵进攻犬戎、密须、黎、邗;又攻灭崇(今陕西西安沣河以西)等国,修建都城丰邑。在位50年,晚年时已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其势力扩展到长江、汉水、汝水流域,奠定了灭商基础。
周文王

周文王

商末周族领袖。姬姓,名昌,后稷的第十四代孙,周武王之父。商纣时为西伯,亦称伯昌,死后谥为文王。与夏禹、商汤合称为“三王”。《孟子·梁惠王下》:“昔者文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又《尽心上》:“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散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言文王在岐“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史记·周本纪》)故屈原《天问》云:“伯昌号衰,秉鞭作牧。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又,《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王逸注云:“言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盍往归之,至于朝歌,道穷困,自鼓刀而屠,遂西钓于渭滨。文王梦得圣人,于是出猎而遇之,遂载以归,用以为师。”此言文王举用吕望。文王政绩使商纣恐,被纣囚于羑里。《帝王世纪》云:“伯邑考质于殷,为纣御,纣烹以为羹,赐文王。”(伯邑考,文王之子)此言文王被囚羑里之遭遇。《天问》:“受赐兹醢,西伯上告。”即指此事。获释后,解决虞、芮两国争端,伐犬戎、密须、耆、邘、崇侯虎,为西方诸侯之长。后自岐下而徙都于丰(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水西岸)。次年崩。文王事《史记·周本纪》所载较详。

☚ 周太王   周武王 ☛

周文王zhōu wén wáng

〖名词〗
商末周族领袖。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在位五十年,国势强盛(1)。《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周文王猎泾渭。——周文王在泾水、渭水边打猎。

周文王

商末周族领袖。姓姬,名昌。因被商纣王封为西伯,又称作伯昌。即位后“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积善行德,以仁义治国,深得民心,诸侯纷纷归附。曾一度引起纣王疑忌,被囚于羑里(在今河南汤阴北)。归国后解决虞、芮两国争端,攻灭黎、邘、崇等小国,打开通往东方的门户,又在沣水西岸建立丰邑,作为国都。使周族势力得到很大发展,东至嵩高,南及江汉,北到太原。史称在位五十年,“三分天下有其二”,为武王灭商创造了条件。死后被追封为文王。

周文王

019 周文王

商末周族首领。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亦称伯昌。统治期间,积善累德,民风大化;招贤纳士,至者有吕尚 (即太公望)、楚人鬻熊、孤竹国(今河北卢龙)人伯夷、叔齐及殷臣辛甲等。曾被纣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获释后,“阴行善”,解决虞、芮两国争端,使两国归附。国势逐渐强盛,即攻灭黎(今山西长治西南)、邘(今河南沁阳西北方)、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建立丰(豐)邑(今陕西长安沣河西),作为国都。在位50年,为周灭商奠定基础。后世奉为圣君之典型。

☚ 纣   周武王 ☛
周文王

周文王Zhouwenwang

周武王之父, 姓姬名昌。文王继位时, 周所控制的区域并不大, 所以 《孟子·公孙丑》上有“文王以百里”的说法。文王采取有力措施,使周的势力有了较大发展。他很重视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周原地区在文王时期得到进一步开发。文王还能够以照顾鳏、寡、孤、独等措施团结族众,“徽柔懿恭, 怀保小民, 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尚书·无逸》)文王在远近方国部落中拥有很高威望, 相传虞芮两国争讼, 求周评判, 见周人在文王率领下“耕者皆让畔, 民俗皆让长”(《史记·周本纪》), 虞芮之人自觉惭愧,遂相让而去, 于是“天下闻之而归者40余国” ( 《诗经·绵》毛传)。为了抑制周的影响扩展,商纣王曾经囚文王于羑里。文王的谋臣闳夭等人献美女、文马等物于纣,文王才得获释。周在文王后期已经积极准备灭商。文王先讨伐周以北的犬戎和以西的密须 (今甘肃灵台西南),以求稳定后方,然后逐渐向东扩展。他讨伐商的与国——黎, 给商王朝的震动很大。伐黎之后, 文王又伐位于商王朝西南的田猎区的邘, 直叩商都大邑商的门户。后文王将都邑迁到渭水南岸的丰 (今陕西户县东)。不久,卒于毕郢。文王虽未能灭商,但却奠定灭商的基础, 所以说他是先周历史发展中的一位有很大影响的重要人物。

☚ 西周   武王伐纣 ☛
周文王

周文王

又称周侯、西伯、姬伯,周原甲骨文作周方伯。姬姓,名昌。王季之子,武王之父。原为商朝的诸侯,三分之一,封西伯。能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太颠、闳天、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皆先后投奔。商纣暴虐,作炮烙之刑,醢儿侯,脯鄂侯,他知而叹惜,被囚于羑里 (今河南汤阴北)、经闳夭等人赂纣得释,献洛西之地,请纣废炮烙之刑。古书记载西伯被办羑里时,“益《易》之作八卦为六十四卦”。归周后,评断虞 (今山西平陆北),芮 (今山西芮城) 两国争讼,得诸侯拥护,于是伐犬戎,密须 (今山西灵台西),灭崇国(今陕西户县东),建立丰邑 (今陕西长安沣河西),自岐邑迁都于丰。进而伐邗国 (今河南焦作西),灭黎国 (今山西长治西南)。后死于程 (今陕西咸阳东北)。西伯晚年诸侯归者日众,“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论语·泰伯》)。在位五十年。但他始终没有称王,其子武王伐商后,追尊他为文王。

☚ 纣   周武王 ☛

周文王

商末周族领袖。姬姓,名昌。为商纣之西伯,也称伯昌。曾被纣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在位时发展生产,增强国力。解决虞、芮两国纷争,使之归附。先后攻灭黎(今山西长治西南)、邘(今河南沁阳西北)、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建都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河西)。在位50年,为灭商奠定了基础。

周文王

周文王

商末周族领袖,传为后稷第十四代孙。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亦称伯昌。遵后稷、公刘之业,循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归之者甚众。曾被商纣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其间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闳夭之徒求有莘氏美女献纣王,乃赦之,并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后解决虞、芮两国争端,使两国归附;又陆续伐犬戎(活动于泾、渭流域,即今陕西彬县、岐山一带),密须(今甘肃灵台西),败耆国(即黎国,在今山西长治西南),攻伐邘(今河南沁阳西北)、崇(或说在今河南嵩县北,或说在丰、镐之间);并营建丰邑(今陕西西安西南丰水两岸),作为国都。在位50年间,周国势日渐强盛, 为后来灭商奠立了基础。谥文。

☚ 季历   周武王 ☛
周文王

周文王

商末周族领袖。姬姓,名昌。史称西伯或伯昌。曾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其父季历被商王文丁杀死以后,昌遂继位。初即位时,效法先祖后稷、公刘的事业,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内部关系,有效地增强了国力。曾宣布不将罪人家属籍没为奴,得到周人的广泛支持; 与此同时,又将逃亡的奴隶设法找回,以稳定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其后,通过调解虞、芮两国争端,使河东地区众多小国纷纷离商归周。在军事方面,首先向西征服犬戎和密须(今甘肃灵台),消除了后顾之忧。接着率部渡河东征,连克黎(今山西长治西南)、邗(今河南沁阳西北),挥师直逼殷都。为了彻底翦除殷商的外围势力,回师灭崇 (今河南嵩县北),并在这里建立丰邑,作为国都。享国50年,东征西战,为灭商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汤   周武王 ☛

周文王

商代周族著名首领,西周王朝的奠基人。姓姬,名昌,谥号 “文” 。西周建立者周武王之父。他在位50年,积极准备 “翦商” ,为西周的建立奠定了雄厚基础。姬昌为了稳定后方,先后攻灭密须(今甘肃灵台)、阮(今甘肃泾川)、共(今甘肃泾川)等部族。在外交方面,他调解了虞(今山西平陆)、芮(今陕西大荔)两国争夺土地的纠纷,争取了与国。接着向东方发展,渡过黄河后,先克黎(今山西长治),继灭邘(今河南沁阳),兵锋直入商的王畿之地。以后回师征伐商的重要属国崇侯虎(今河南嵩县),取得胜利。这一时期文王在沣水西岸建立丰邑(今陕西西安),将国都由岐周(今陕西岐山、扶风)迁都于此,占据了整个关中平原,号称 “西伯” ,成为商朝西方最强大的国家。文王统治时期,还十分注重发展生产、稳定内部。他亲自督率生产,推行 “耕者九一” (剥削量为十分之一的劳役地租)、“罪人不孥” (不把犯罪者家属罚做奴隶)和 “有亡荒阅” (定期清查逃亡奴隶)等政策,又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增强周的力量。由于周族的不断发展,引起商纣王的疑虑,曾将文王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文王采用迷惑、收买等手段,再加上商王朝正在全力对付东夷,商纣王又将其释放。文王为灭商做好各种准备后却去世了,后人尊称他为 “受命之王” 。

周文王zhou wen wang

King Wen of the Zhou,ethnic leader in the late Shang Dynasty

周文王

周王朝的奠基者,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商纣时封为西伯,又称西伯昌。传说他曾被商纣王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在狱中著《易经》,以穷究天人变化之理。出狱后,积极改革政治,倡导奴隶逃亡搜查公约,从而提高周族威望;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广纳贤才,扩张势力。在国势渐强后,迫虞(今山西平陆北)、芮(陕西大荔东)两国归附;向西攻灭犬戎和密须(今甘肃灵台)、向东兼并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又攻占邘 (河沁阳西北)、崇(陕西户县)等国,建立丰邑(陕西长安西北)作为国都。使周在商王朝版图中,三分天下有其二,为武王灭商创造了条件。在位五十年,谥文。

周文王

见 姬昌

周文王

姓姬,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号西伯。效法后稷、古公,士多归之。纣畏其强大,囚之羑里(河南汤阴北)。闳天等人以美女、文马、九驷及其他奇物赂纣,乃获赦。他一面争取商的与国,一面武力征服密须,耆,邗,崇等国, 自岐下迁都于丰(沣水西,今陕西西安市西),为灭商打下了基础。卒后谥为文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