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呐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呐喊 呐喊短篇小说集。鲁迅著。北京新潮社1923年8月出版。收1918年至1922年间创作的小说14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风波》《故乡》《阿Q正传》等。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生动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广阔的中国社会的图景,成功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闰土、阿Q等艺术典型,着重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和封建势力的凶残、狡猾,控诉了封建礼教、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摧残和毒害人民的罪行,批判了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总结了它的经验教训。书名“呐喊”,表现了作者为革命“呐喊”,以鼓舞“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呐喊》以“表现的深沉和格式的特别”而著称于世,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为中国新文学铺下了基石。 ☚ 稻草人 浣衣母 ☛ 呐喊 呐喊短篇小说集。鲁迅著。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初版。列入《新潮社文艺丛书》。收《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短篇小说15篇。 ☚ 紫藤花下 芭蕉的心 ☛ 呐喊 呐喊烽火文艺期刊。初名《呐喊》,周刊,1937年8月22日创刊于上海。仅出两期即遭租界当局查禁。同年9月5日改名《烽火》重新出版。仍为周刊,茅盾主编。上海文学社、文季社、中流社、译文社等四社同人自筹经费印行。巴金为发行人。同年11月7日出至第12期因日军侵占上海而休刊。1938年5月1日在广州复刊,续出第13期。改为旬刊,由巴金编辑。“烽火社”发行,发行人为茅盾。同年10月11日出至第20期因广州战事危急而停刊。连同《呐喊》在内,共出22期。32开本。该刊是在“八一三”上海战争炮火中由四社同人联合创办的小型文艺刊物。创刊献词《站上各自的岗位》表示,要把文艺工作与“民族独立自由的神圣战争紧紧地配合起来”,用文艺作品画出“民族战士的英姿”,描出“汉奸们的丑脸谱”,喊出“同胞的愤怒”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刊物始终以报告文学和诗歌为主,也登一些短篇小说、杂文和美术作品。它们迅速反映前线的战局、各地抗日救亡的动态和军民的爱国热情。其中影响较大的通讯报告有骆宾基的《救护车里的血》、《在夜的交通线上》,靳以的《火中的孤军》和《孤岛印象》,茅盾的《非常时期》,杨朔的《潼关之夜》等;诗歌有王统照的《上海战歌》、田间的《中国在射击》、蔡若虹的《火中凤凰》、胡风的《同志》(长诗)等;短篇小说有巴金的《摩娜·丽莎》、陆蠡的《覆巢》等。另外还编刊过“鲁迅先生周年祭”专辑。该刊主要撰稿者还有郑振铎(又署郭源新)、周文、刘白羽、碧野、邹获帆、孙钿、刘火子、钱君匋等。 ☚ 散文 工作 ☛ 《呐喊》《呐喊》
小说集。鲁迅(1881~1936)著。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初版,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收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15篇。1924年第二次印刷。1926年10月第三次印刷时起,改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1930年第十三次印刷时,由作者抽去其中的《不周山》一篇(后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1938年被收入《鲁迅全集》。由复社以“鲁迅全集出版社”名义出版。1958年被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中,1980年再版。解放后在国内出版发行的《呐喊》单行本共11种。 《呐喊》系鲁迅第一部小说集,1918年5月,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接着“便一发而不可收”(《鲁迅《自序》)写了《孔乙己》、《药》等小说。鲁迅称这些作品是“‘遵命文学’。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鼓舞“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自然也有“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摧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为与前驱者取同一步调,于是“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鲁迅《呐喊自序》)《呐喊》深刻地描写了辛亥革命前后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现实,对新文学运动影响尤为深刻。集中《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鲁迅承认写《狂人日记》时对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曾有借鉴。《药》、《风波》、《阿Q正传》等则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唤醒和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性。以《阿Q正传》最为著名,是一篇具有世界意义的小说,在阿Q身上概括着历史和现实的“愚弱的国民性”。此书发表时“有许多人都栗栗危惧,恐怕以后要骂到他的头上”(涵芦)。《阿Q正传》最初分章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署名巴人。1926年鲁迅写过《阿Q正传的成因》一文,收入《华盖集续编》中。《呐喊》形式新颖,“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茅盾)在形式上对中国新文学影响深远。《呐喊》被译为日文、英文、俄文、法文、德文,成为有世界影响的作品。 ![]() ![]() 呼吁;呐喊hūyù nàhǎn【同】 都是动词;都有发出呼声的意思。 呐喊nàhǎn大声喊叫 呐喊nàhǎn〈动〉大喊助威:摇旗呐喊│呐喊助威│呐喊而进。 呐喊nàhǎn大声喊叫。 呐喊nàhǎn【释义】 呐喊;纳罕◉ 呐喊nàhǎn 动 大声喊叫助威。〈例〉摇旗~/ 鼓噪~/ 我卖力地~助威,为的是最后能在赢家手里饱览那一大沓画片。〈近〉喊叫。 呐喊(同)叫喊 沉默、杜口、缄口、缄默、噤口、绝口、钳口、停口、停嘴、住口、住嘴;出言、发言、呼喊、讲话、开口、呐喊、说话○沉默chén mò(动)不说话:~寡言|保持~|他~良久才说话|他~地缓缓而行,想着刚才的事。 ○杜口dù kǒu(动)闭口:~无言|结舌~。 ○缄口jiān kǒu(动)〈书〉闭着嘴(不说话):~不语|~不言|~不道一字。 ○缄默jiān mò(动)闭口不说话:~无言|保持~。 ○噤口jìn kǒu(动)闭口不言:臣恐天下之士~,不敢复言也|~无声|吓得~无言|学术界因此而~。 ○绝口jué kǒu(动)因回避而不开口:~不提|~不谈此事。 ○钳口qián kǒu(动)闭口:~不言|满朝~,百僚结舌。 ○停口tíng kǒu(动)住口:不知怎的,他突然~不说了。 ○停嘴tíng zuǐ(动)住口:真健谈,四个小时没~|父亲不~地说,谢谢,谢谢。 ○住口zhù kǒu(动)停止说话(常用于禁止别人说话):快给我~|他不说完不肯~。 ○住嘴zhù zuǐ(动)住口:你给我~|他说了很长时间,还没有~的意思。 ●出言chū yán(动)说出话来:~不逊|~顶撞|~无状。 ●发言fā yán(动)发表意见(多指在会议上):他在大会上作总结~|积极~|他已经发过言了。 ●呼喊hū hǎn(动)喊;嚷:大声~|~口号|声声~从远处传来。 ●讲话jiǎng huà(动)说话;发言:他很会~|接下来请来宾代表~|寻一个安静处,才好~|上课不要随便~|他~一向实在。 ●开口kāi kǒu(动)张开嘴说话:~说话|死不~|难以~|不让人~|没等我~,他就抢先替我说了。 ●呐喊nà hǎn(动)大声喊叫助威:摇旗~|众军一声~,冲上前去。 ●说话shuō huà(动)用语言表达意思:他不爱~|姑娘~很斯文|到那里~得当心|她在门外偷听我~。 大叫 大叫叱(叱呵;叱吒;叱嚷;叱叱喝喝)喝(喝叫;喝掇) 呼(呼嚎;咋呼;呼服;呼謈;奋呼;扎呼) 吆(吆喝;吆吆喝喝;吆天喝地) 咄嗟 唱唤 哮吼 喧嚷 大喊 叫咷 高喊 吵吵 ☚ 大叫 叫好 ☛ 呐喊小说集。鲁迅著。1923年出版。收1918年至1922年间写的小说14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小说集题名为“呐喊”,意思是给“五四”战士们呐喊助阵,使他们不惮于前驱。作品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描绘,写出了现代国人的灵魂,深刻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表现了彻底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和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 呐喊 呐喊短篇小说集。作者鲁迅。1923年新潮社出版。收录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等15篇,加有《自序》一篇,后来的版本没有《不同山》,被作者编入《故事新编》,故均为14篇。《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也是他最早出版的一部作品。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逐渐破产的古老农村和市镇的面貌。塑造了没落的知识分子、城市贫民、人力车夫、被压迫的农民等形象。《呐喊》题名的意思是为革命者助战。他在描写被压迫人民的不幸时,常常是期望他们奋起抗争,并以极大的愤慨来揭露封建阶级、封建思想的残酷统治,显示了作者反映农民问题的深刻性和反封建的彻底性。这些作为我国现代白话小说的早期作品,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 ☚ 袁水拍 彷徨 ☛ 呐喊 《呐喊》短篇小说集。鲁迅著。除《自序》外,收1918年到1922年所作小说14篇。集名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即遵奉当时前驱者的“将令”,发出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呐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集中以《阿Q正传》、《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风波》、《故乡》等作品最具代表性。这些作品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现实,揭露并批判了封建宗法制度与其意识形态的罪恶,反映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精神状态,也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体现出强烈的“五四”时代精神。艺术上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手法与西方小说的表现方法熔为一炉,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民族化、现代化的基础,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该书于1923年出版,为作者的第一部小说集,后收入《鲁迅全集》第1卷。 ☚ 女神 红烛 ☛ 《呐喊》na hanBattle cry→鲁迅(Lu Xun) 呐喊shout loudly;cry out;cheer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