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血管的骨移植
不带血管的骨移植由于移植骨块的血循环中断,除骨膜下表面少数细胞存活外,大部分骨细胞发生坏死,然后被吞噬细胞所吸收,以后才有新的成骨细胞生长,这就是被称为 “移行性取代”。被移植的骨必须经过这一过程,才能生长牢固。由于显微外科的发展,游离骨移植在动物实验上首先由Mccullough (1973)用肋骨移植到下颌骨,并在手术显微镜操作下将肋间血管与颌外血管吻合,使移植骨获得良好的血液循环。在骨生长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病理切片检查,骨细胞仍保持活力,不需要经过移行性取代,这样就使骨愈合的过程转化为骨折的愈合过程,使移植骨愈合期显著缩短。吻合血管的骨移植,按切取部位不同,目前有四种:腓骨移植、肋骨移植、髂骨移植、骨膜移植。
适应证:
❶炎症:骨髓炎在包壳尚未形成前,过早地将死骨摘除,引起了大块骨缺损,由于假关节形成而使肢体丧失功能。对这种病例,要求炎症完全静止,手术前经过激发试验,证明炎症已完全稳定,才能施行手术。
❷骨肿瘤:适应于低度恶性骨肿瘤,如巨细胞瘤Ⅱ级,肿瘤组织侵蚀穿破骨皮质,不宜行单纯刮除植骨者;巨大良性骨肿瘤,局部刮除不能彻底,或经局部植骨后多次复发,病灶扩大。
❸创伤:创伤引起大块长骨缺损并不少见,治疗上比较困难,特别是胫骨缺损,往往伴有小腿前大片瘢痕组织。以往需先修复软组织,一般做交腿皮瓣,待有良好的软组织覆盖后,才能考虑植骨,而对这些病例,游离骨移植提供了一个较良好的治疗方法。可施行带皮瓣的游离骨移植,一次完成,效果较好。
❹一般骨移植失败: 特别是大块密质骨移植失败机会较多,骨移植失败后,会产生更多的瘢痕组织或硬化骨,使再次植骨成功率降低。由于带血管的骨移植具有丰富的血液循环,骨细胞不发生坏死,生长较快,成功把握较大。
❺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过去多采用各种不带血管的骨移植方法,包括用双亲的同种异体骨移植。大多数病人因移植骨被吸收而失败。而应用带血管的骨移植方法,具有病灶可彻底切除、移植骨生长迅速、可早期负重的优点。因此,对治疗这种疾病,带血管的骨移植更显示出它的优点。
手术原则:供骨的切取是根据其解剖特点,在以下各种骨移植中分别讨论。受骨区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❶病灶彻底切除,如为骨肿瘤,则必须距肿瘤一定距离,低度恶性肿瘤,须距肿瘤组织3~5cm,并在手术中取髓腔组织作病理检查,以了解切除是否彻底。
❷分出一组血管,供移植骨血管缝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