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吴泽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吴泽炎我和词典 吴泽炎 辞书研究1983年6期 吴泽炎(1913—1995)近现代常熟人。1928 年春考取上海大夏大学附中高中,曾与旅沪学生张德、萧怀古等于常熟发起成立青年文学团体阳光社。1934 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社会历史系。加入中国社会学会。任商务印书馆编审部编译,兼为《东方杂志》等报刊撰述。1941 年曾合译出版《比较法律哲学》。抗战胜利后曾任《东方杂志》《东方画报》编辑,合译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自译《国际公法的将来》《和平的胜利》《美国民族性》等。1951 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主持商务印书馆初版、重版书工作。1958 年任古籍编辑室主任,后主管商务印书馆汉语辞书编辑出版,对辞书学、编辑学研究精深,主持出版《新华字典》《新华词典》《四角号码新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学生字典》《汉语成语小词典》等,为《辞源》主编之一。1979 年任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1983 年任顾问兼编审。曾任《辞典研究》杂志主编,兼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北京市语言学会学术顾问。另译有《十字军的故事》《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等。 吴泽炎中国出版家。1913年生,1995年去世。江苏省常熟市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社会历史系。同年考入商务印书馆编审部,曾参加《东方杂志》、《东方画报》的编务和《辞源》简编本(人文科学部分)的审订。1951年至1958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主持商务印书馆初版、重版书工作。1958年后,负责商务印书馆汉语辞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历任商务印书馆编审、副总编辑、顾问。1975年开始主持《辞源》的修订工作。几十年来,积累60余万张资料卡片,为提高《辞源》(1979年版)的修订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译有《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西传》([美]卡特著)、《丘吉尔回忆录》(第1卷)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