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吴汝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吴汝纶1840—1903

安徽桐城人
清末古文家。同治四年进士。曾任直隶深州、冀州知州,天津知府。后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著有《桐城吴先生全书》、《深州风土记》等。
字:挚父、挚甫、至父

吴汝纶

吴汝纶尺牍吴汝纶 徐寿凯
施培毅校点
黄山书社1990年版416页
桐城吴先生日记吴汝纶 宋开玉整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册
吴汝纶教育思想初探
试述吴汝纶先生的体育思想
吴汝纶对发展我国近代教育事业的贡献
吴汝纶使日与近代学制改革
吴汝纶的教育思想浅探
吴汝纶佳联难新娘
吴汝纶与严译《天演论》
吴汝纶考察日本学制史料
我国近代教育先驱吴汝纶
晚年吴汝纶略论
严复与吴汝纶
吴汝纶与我国近代教育二题
神禹九州终不改 螺蛳哪能便吞象——简述吴
汝纶访日时与军国主义的抗争
林培玲
岳树贤
邱江生
赵 刚
周成平等
潘忠荣
邬国义
安庆市地方志办
施培毅
何景春
梁义群
徐寿凯
徐寿凯
安庆师院学报1983年2期
安徽体育史料1985年4期
淮北煤师院学报1986年3期
教育评论1987年3期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1期
志苑1990年4期
江淮论坛1992年3期
历史档案1993年1期
江淮论坛1995年1期
安徽史学1996年3期
历史档案1998年4期
安徽史学1999年1期
安徽史学1999年1期
吴汝纶赴日考察与中国学制近代化
吴汝纶与京师大学堂
蒯光典吴汝纶李宗棠传(附蒯德模)
赵建民
翁 飞
金天翮
档案与史学1999年5期
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2期
广清碑传集第十七卷第1189页
吴汝纶

吴汝纶1840—1903

字挚甫。安徽桐城人。同治进士,官冀州知州。后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一度赴日本考察学制。曾师事曾国藩,与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合称“曾门四弟子”。又与李鸿章关系密切。散文宗桐城法制,但气势较为纵横恣肆。其论及时事之作,颇注意“洋务”。曾为严复所译《天演论》作序,备极称道。为桐城派后期作家。有《桐城吴先生全书》。

☚ 邱心如   冯煦 ☛
吴汝纶

167 吴汝纶1840—1903

近代文学家、教育家。字挚甫。安徽桐城人。同治进士,曾先后入曾国藩、李鸿章幕,“曾门四弟子”之一。历官直隶深州、冀州知州,后主讲保定莲池书院。戊戌后,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曾赴日本考察学政。为文宗法“桐城派”,但思想比较开通,曾为严复译著《天演论》作序,序文传诵一时。亦能诗。著有《桐城吴先生全书》、《桐城吴先生日记》等,还曾点勘古书多种。

☚ 薛福成   黄遵宪 ☛

吴汝纶1840—1903

清末散文家。字挚甫,安徽桐城人。同治进士,历官深州、冀州知州。后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赴日本考察学制。曾师事曾国藩,为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其散文长于议论,说理周详,行文平质老练。论及时政,主张改良,支持洋务运动。有《桐城吴先生全书》。

吴汝纶

吴汝纶1840—1903

字挚甫。安徽桐城人。近代文学家、教育家。著有《桐城吴先生全书》等。他曾师事曾国藩,为“曾门四弟子”之一。在论“道”与“文”时,他本着桐城派的传统观念,强调“道”不能离开“文”而独立存在。他所说的“道”与曾国藩所谓“经济”是一脉相通的,其内容包括桐城派所倡导的世教风化封建伦常在内,并要求直接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服务。他也提倡向西方学习以改变中国的落后方面,并认为“法”不可不变,不可尽变;“学”须新旧并存,中西具列。在这一点上,他的思想比较开明。他看到“桐城诸老……独雄奇瑰玮之境尚少”的每况愈下的事实,指出:时文、公牍、说部之词“不足与于文学事”,说道论经,“不易成佳文”。因此,他主张用“西学”救“中学”之蔽。他认为西学“其义富,其辞危,使读者怵焉知变,于国论殆有助乎?”(《天演论序》)这个看法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不过,他又认为“中国书籍猥杂,多不足行远”,都可以废除,只有桐城“义法”,“则万不能废。”假如将来都必须改习“西学”的话,只留一部“姚选古文”与“西学”同时习诵就可以了。这又表现了他维护桐城“文统”保守性和数典忘祖的奴化思想。在对待文学语言的标准上,他严守桐城家法,要求语言“古雅”。本来文学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他这种认为只有一成不变地遵循古文家的规范才是古雅的看法,完全是泥古不化的见解。他还反对“俗语”、“俚语”入文,认为“俚俗鄙浅”,主张语言要“雅洁”,甚至认为“与其伤洁,勿宁失真。”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文学形式的通俗化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限制、割断语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观点是违反文学发展规律的,是阻碍文学向接近人民的通俗方向前进的。

☚ 薛福成   林纾 ☛
吴汝纶

吴汝纶1840~1904

字挚甫,一作挚父。清桐城(今属枞阳会宫乡)人。其父吴元甲为1851年举人,曾被曾国藩聘为家庭教师。汝纶少年家贫力学,早著文名。1864年中举,次年成进士,授内阁中书。留佐曾国藩幕府,继入李鸿章幕,掌管奏议。历官深州、冀州知州,在两州开办书院,亲为讲授。曾在冀州兴修水利。后辞官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1902年被张百熙荐举以五品衔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力辞不就。五月赴日本考察学制,写成《东游丛录》。九月回国,请假回故里扫墓,并筹办桐城小学堂于安庆抚署。次年病卒于家中。擅长散文,为桐城派后期作家。治学由训诂以通文辞,于群经子史、小学音韵深有研究。著有《易说》、 《写定尚书》、 《尚书故》、《夏小正私笺》、《深州风土记》、《吴挚甫文集》、《吴挚甫尺牍》、《吴挚甫先生函稿》、 《桐城吴先生日记》、《李文忠公事略》、《桐城吴先生全书》、《桐城吴先生遗书》等。

☚ 萧穆   吴汝纯 ☛
吴汝纶

吴汝纶1840—1903

字挚甫,桐城南乡高甸(今属枞阳)人。清末散文家。同治三年(1864)举人,次年成进士,授内阁中书。曾师事曾国藩,与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称“曾门四弟子”。又与李鸿章关系密切。先后在曾国藩、李鸿章幕府任事。清廷大事,多取决于曾、李,汝纶实参与其中机要;曾、李奏议,也多出自其手。曾出任深州(今河北深县)、冀州(今河北冀县)知州,并在两州兴办书院,亲为讲授,后称病乞休。受李鸿章聘主持直隶莲池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是年五月赴日本考察学制,写成《东游丛录》。并创办桐城中学堂,聘日本教师任教。汝纶为桐城派后期作家,他倡西学、讲洋务、重理财、办学堂,主张教育救国,研究富国强兵之术。有《吴挚甫文集》、《吴挚甫尺牍》、《吴挚甫先生函稿》、《桐城吴先生日记》、《深州风土记》、《李文忠公事略》、《桐城吴先生全书》、《桐城吴先生遗书》等行世。

☚ 周馥   聂士成 ☛

吴汝纶1840~1903Wu Rulun

modern poet and literator.Works: Collected Works of Sir Wu,etc.

吴汝纶1840—1903

清散文家。字挚甫。安徽桐城人。同治进士,官冀州知府。光绪时,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加五品卿衔。曾师事曾国藩,与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称曾门四弟子。又与李鸿章关系密切。曾去日本考察教育制度。论文推崇桐城,但作品气势较为纵肆。为严复所译《天演论》、《原寓》作序。著有《桐城吴先生全书》。

吴汝纶1840—1903

字挚甫(一作挚父)。清末安徽桐城人。同治进士,官至内阁中书。早年师事曾国藩,与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并称“曾门四弟子”。后又入李鸿章幕。时曾、李二人之奏疏多出其手。曾任冀州知州,其治以教育为先,聚一州三县高材生亲教课之,初当地人民推为大师。后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其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凡经、史、子、集皆有注释、校勘工作。尤长于文,为桐城派后期重要代表人物。曾为严复译《天演论》作序,备极称道。有《桐城吴先生余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