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吴文英词的现代特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吴文英词的现代特色

吴文英词的现代特色

在《吴文英词现代观》一文中,加籍华裔学者叶嘉莹说,吴文英词具有现代诗歌的两种特色:一是所涉时空,错综交迭;二是措词用语,戛戛独造。
关于第一种特色,可以《琐窗寒·玉兰》和《霜叶飞·重九》为例说明。胡适曾讥评咏玉兰词缺少诗的情绪或意境以为纲领,“只见他时而说人,时而说花;一会儿说蛮腥和吴苑,一会儿又在咸阳送客了”。其实吴文英填词,漠视传统常用的逻辑关联,这首词的内在关联即是联想,而非逻辑。词人看见花,便想起所爱之人,因为那时花与人同在,而且在他想象中两者密不可分。由花与人至“蛮腥”、“吴苑”似有较大跳进,但他不过是暗示此花产在南方。“咸阳送客”援用李贺“衰兰送客咸阳道”的诗句。兰花使词人生发伤离怨别之思,“咸阳”不必定指,仅为联想所及之物;“吴苑”亦如此。实无必要埋怨梦窗忽南忽北。这首词并未混淆真正的时间地点。它们被取来只具象征意义。至于《霜叶飞》“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句,则在此时此地将今日实在之“寒蝉”与昔日实有之“彩扇”并置;而且将原属“寒蝉”的动词“咽”,放在“彩扇”之后,通过一种主观认可的语吻,混淆了现在与过去。“倦梦”乃今日寒蝉声中所感,“蛮素”指昔日持扇之人。这两句使想象中的人与物、今与昔结合了起来,而其间不设置逻辑关联。正是靠这种非逻辑的综合,昔日蛮素的彩扇变成了今日的倦梦,而且在时断时续的寒蝉声中呜咽。
吴词用典冷僻、造语新奇构成了它的第二种特色。用典方式仍可以咏兰词《琐窗寒》中窥见;其中“汜人初见”句曾被人视为僻语(如胡适竟改为“汜人初见”)。其实唐沈亚之《湘中怨解》(见四部丛刊《沈下贤集》)载有“汜人”之事,那是个人神相爱合而后离的故事。吴文英借咏兰而怀念远离的恋人,用此典可强化所写之情。因为“汜人初见”句是说,今日见此花,好象昔日初见如花佳人,她直如“汜人”那样美而多情,而且远在天涯。这个典故虽然冷僻,却还有人偶而援用(如周密“经年汜人重见”句),而在《高阳台·丰台楼》中,“愁鱼”一语则为独创。古代诗人写游鱼,总是将其作为生活自由自在的象征,吴氏却一反常例。这须从全词上下文中来理解。全词意气极为消沉,在咏叹“东风紧送斜阳下”、“灯前欹枕,雨外熏炉”;孤寂之中还有病痛:“临流可奈清𦡱”。在这种背景、这种心情下,极易将感情投射于自然之物,而惯见的欢鱼也染上诗人的忧郁,就更具有诗的效果。其他如“酸风”、“花腥”等语,也是感情外投的例子,这是一种背弃传统理性的感性修辞法。
关于吴词的现代特色,叶嘉莹在其中文稿《拆碎七宝楼台》(载于《迦陵论词丛稿》)中还作了较详的中西比较。她说,时空错综法在今日西方已司空见惯,如亚伦勒奈的电影《广岛之恋》、《去年在马伦巴》,以及福克纳的小说《声音与愤怒》,艾略特的诗歌《荒原》等均用此法。另一方面,感性修辞法也正符合现代化的写作途径,艾略特就曾独出心载,用懒猫摩背来描写慵倦的暮霭(《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因此,她认为古今所谓吴词堆垛晦涩的地方,以新的观点视之,正是结构神奇精密、蕴含幽微精美的地方。

☚ 关于吴文英词的褒贬   《吴文英(梦窗)和他的词》 ☛
0000695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