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吴文英《八声甘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吴文英《八声甘州》吴文英《八声甘州》吴文英
吴文英 陪庾幕诸公游灵岩①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②。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③,残霸宫城④。箭径酸风射眼⑤,腻水染花腥⑥。时靸双鸳响⑦,廊叶秋声⑧。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⑨,独钓醒醒⑩。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11)。水涵空(12)、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13)。连呼酒,上琴台去(14),秋与云平。 注释 ①庾幕:指提举常平仓司的幕僚。灵岩:《吴郡志》卷一五:“灵岩山即古石鼓山……在吴县西三十里,上有吴馆娃宫、琴台、响屧廊……山前十里有采香径,斜横如卧箭云。”②长星:即彗星。③名娃:指当年越国献给吴王夫差的美人西施。金屋:华丽之屋,指男子所宠爱的女性住处。这里借指西施所居馆娃宫,其址为今灵岩山顶秀峰寺。④残霸:指吴王夫差,他曾一度称霸,后又被越国所灭,霸业未就,故称残霸。⑤箭径:即采香径。《苏州府志》:“采香径在香山之旁,小溪也。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水采香。今自灵岩山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名箭径。”酸风射眼:即冷风刺眼,使眼发酸。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东关酸风射眸子。”⑥腻水:脂水。唐杜牧《阿房宫赋》:“渭流涨腻,弃脂水也。”⑦靸(sǎ):没有后跟的拖鞋。这里用作动词,即步履轻踏之意。⑧廊:指响屧廊。《吴郡志》卷八:“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屧,廊虚而响,故名。”⑨倩:借助,请人替自己做事。五湖倦客:指越国大夫范蠡。《国语《越语》:“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⑩独钓醒醒:范蠡功成身退,垂钓湖上,头脑十分清醒。《楚辞《渔夫》:“众人皆醉我独醒。”(11)华发:鬓发斑白。苏轼《念奴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2)水涵空:远水连天空。唐温庭筠《春江花月夜》:“千里涵空澄水魄。”(13)渔汀:水边捕鱼之处。(14)琴台:位于灵岩山上,相传西施于此操琴。 鉴赏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开篇便有一种笼罩古今宇宙的想象,时间与空间错综交织,将读者引入很高远的境界中去。 灵岩山从何而来? 它是开天辟地之时,因天上的一颗长星坠落而来么?下三句以“幻”作为领字,贯穿了“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写出了变幻莫测的人事和盛衰兴亡的历史,用简洁的语言和典故叙述出了春秋战国末期,吴王夫差短暂称霸后又为越王勾践所灭的历史。“幻”也为词眼,“全篇由此字生发,笔如波谲云诡,令人莫测神思;复如游龙夭矫,以常情俗致而绳其文采者,瞠目而称怪矣”(周汝昌《宋词鉴赏辞典》)。现在,在千百年之后,当吴文英陪着庾幕诸公来游览灵岩山时,只见“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在这一句中,吴文英又运用了他所擅长的通感修辞。词人用味觉来形容其他的感觉,“酸风”是指风吹到人眼上,使人流泪的酸酸的感觉。李贺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就有“东关酸风射眸子”的妙句。而“腻水”则化自杜牧的《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花腥”也许化用自陆游的“雷塘风吹草木腥”。而在通感修辞之外,有着更深重的意义。李贺感叹的是汉的败亡,杜牧感叹的是秦的灭亡,陆游暗示的也是战乱兴亡,其中都包含了盛衰兴亡的感慨。而吴文英综合用之,历史沧桑感层层加深。此后,转入游览之际“双鸳响”的声音描写,那仿佛听到美妙声响,词人以为西施走在响屧廊上,却只是秋天的落叶在走廊上回转的声音而已。幻笔无端,幻境丛叠,处处得见词人对人事变迁的感叹。 上阕书写登灵岩山的想象,下阕递进一层来抒发词人的感慨。“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说的是范蠡看透了人间的盛衰兴亡后,离开“沉醉”于歌舞享乐的吴王夫差去水边做了一个“独醒”的渔翁。这里吴王范蠡两相对比,词人表面上说的是当年的吴王,实际上暗指当时南宋的君主的昏庸淫逸。吴文英虽然意识到了国家的危亡,却只能悲叹朝廷的昏昧无知,个人是回天乏力的。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只得呼海而问,然而“苍波无语”,无法给出一个回答。就在对宇宙人事的重重困惑中,时间过去了,只有青山依旧,夕阳沉沉。中国诗词多用斜阳来传达衰亡的感慨,“华发奈山青”以及下句的水天相映,乱鸦隐没,斜阳沉没,抒发的就是这样一种亲眼目睹南宋步步危亡却无可奈何的感触。既然无法挽救,词人只好借酒浇愁,连呼“酒来”,爬到高高的琴台上去,再望天地间漫漫一片萧索的秋气。此处,“秋”化为了一实体,竟能与“云”等高,意境高远旷明,感慨婉转低徊。词人这种极为深沉的忧危念乱心绪,合着其高远的意境,形成了他怀古伤时之词作的特点。(王喆) 秋景山水图 【明】 李士达 日本静嘉堂文库藏 链接 词中的参差句。在固定句式的字数和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对结构略做参差变化的句式,谓之参差句。如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三、四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为六五句式;而辛弃疾同调之作三四句为“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则变成四七句式。又如柳永《八声甘州》开头二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为八五句式,而吴文英《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一词,开头二句则变为“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成五八句式。这种参差句,虽对原有句式的结构略有调整,但句式的总字数和总长度并没有改变,在一首词中偶尔出现,对歌唱和声律没有太大影响。(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吴文英《八声甘州》《八声甘州》·吴文英
吴文英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泾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廓叶秋声。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本篇原有小题,曰“陪庾幕诸公游灵岩”。庾幕是指提举常平仓的官衙中的幕友西宾,词人自家便是幕宾之一员。灵岩山,在苏州西面,颇有名胜,而以吴王夫差的遗迹为负盛名。 此词全篇以一“幻”字为眼目,而借吴越争霸的往事以写其满眼兴亡、一腔悲慨之感。词人开首纵目空烟杳渺,环望无垠——此“四远”也,空间也,然而却又同时驰想:与如彼之遥远难名的空间相伴者,正是一种荒古难名的时间。此茫茫何处,渺渺何年,不知如何遂出此灵岩?莫非坠自青天之一巨星乎(此正似现代人所谓“巨大的陨石”了)?灵岩山上,乃幻化出苍崖古木,以及云霭烟霞……乃更幻化出美人的“藏娇”之金屋,霸主的盘踞之宫城。主题至此托出。 以下便以“采香泾”再展想象的历史之画图:采香泾乃吴王宫女采集香料之处,一水其直如箭,故又名箭泾。宫中脂粉,流出宫外,以至溪流皆为之“腻”,语意出自杜牧之《阿房宫赋》: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箭泾而续之以酸风射眼(用李长吉“东关酸风射眸子”),腻水而系之以染花腥,遂将古史前尘,与目中实境(酸风,秋日凉冷之风也),幻而为一,不知其古耶今耶?抑古即今,今亦古耶?感慨系之。 再下,又以“响屟廊”之故典增一层皴染。相传吴王筑此廓,令足底木空声彻,西施着木屟行经廊上,辄生妙响。词人身置廓间,妙响已杳,而廓前木叶,酸风吹之,飒飒然别是一番滋味——当日之“双鸳” (美人所着鸳屟),此时之万叶,不知何者为真,何者为幻?抑真者亦幻,幻者即真耶?又不禁感慨系之矣!而上片至此一束。 过片便另换一番笔致,似议论而仍归感慨。其意若曰:吴越争雄,越王勾践为复仇,使美人之计,遣范蠡进西施于夫差,夫差惑之,其国遂亡,越仇得复。然而孰为范氏功成的真正原因?曰:吴王之沉醉是。倘彼能不耽沉醉,范氏焉得功成而遁归五湖,钓游以乐吴之覆亡乎?故非勾践范蠡之能,实夫差甘愿乐为之耳!醒醒(平声如“星”),与“沉醉”对映。——为昏迷不国者下一当头棒喝。良可悲也。 古既往矣,今复何如?究谁使之?欲问苍波(太湖即五湖之一),而苍波无语。终谁答之?水似无情,山又何若?曰:山亦笑人——山之青永永,人之发斑斑矣。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如追欤?抑古往今来,山青水苍,人事自不改其覆辙乎?此疑又终莫能释。 望久,望久,沉思,沉思,倚危阑,眺澄景,见苍波巨浸,涵溶碧落——灵岩山旁有涵空洞,下瞰太湖,词人暗用之,——直到归鸦争树,斜照沉汀,一切幻境沉思,悉还现实,不禁憬然、恨然,百端交集。“送乱鸦斜日落渔汀”,此方是一篇警策,全幅之精神。 一结更归振爽。琴台,亦在灵岩,本地风光。连呼酒,一派豪气如见。“秋与云平”,更为奇绝!杜牧之曾云南山秋气,两相争高;今梦窗更曰秋与云平,宛如会心相祝!在词人意中,“秋”亦是一“实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