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吴承恩与 《西游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吴承恩与 《西游记》 吴承恩与 《西游记》Wuchengen yu xiyouji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他出身在一个世代书香而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自幼聪敏好学,以文名闻于乡里,但科场屡次失败,直到40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曾任长兴县丞。长期过着以卖文为生的清苦生活,晚年归乡里。吴承恩一生诗、词、文创作不少,但多已佚,有《射阳先生存稿》传世。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长篇小说 《西游记》。《西游记》共100回。自唐代高僧玄奘从印度取回佛经后,取经故事世代相传。玄奘曾口述西行见闻,由其弟子辩机写成 《大唐西域记》。后慧立等人又写成《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除对玄奘的业绩有所夸张外,还加进了一些带神话色彩的故事。宋元时的说经话本有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已初具《西游记》的故事轮廓;元代有 《西游记平话》;元末杨景贤有 《西游记》杂剧等。吴承恩即在这些素材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天才的想象而创作了这部长篇巨著。全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1—7回,写孙悟空的出身、经历和大闹天宫等故事; 第8—12回, 重点写唐僧的身世及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等故事,交待唐僧取经之缘由;第13—100回,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沙和尚、猪八戒一起经历81难,保护唐僧取到真经, 自己也终成“正果”。此书通过神话故事的形式,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小说揭露了天宫神权统治的腐朽凶残和取经路上妖魔鬼怪的凶险淫恶,正是反映了人世间封建统治势力的本质特征;孙悟空大闹天宫, 一路斩妖除怪,正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阶级对立和斗争;孙悟空乐观、无畏的斗争精神,济困扶危、嫉恶如仇的品格,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决心。当然,《西游记》也宣扬了佛法无边,因果报应及宿命论思想、以忠孝为主要内容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等,自是应批判和剔除的糟粕。《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作品构思奇幻,情节曲折动人,行文幽默,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为人物提供了无拘无束地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表现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但这些超现实的环境和神魔斗争,又时时关照着现实的世态人情。作品着力塑造了孙悟空这一理想化的神话英雄形象,作者采用神性、人性、物性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孙悟空敢于反抗、机智善变的个性特征。作品中还塑造了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众多的艺术形象,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西游记》语言生动流畅,幽默诙谐,特别是人物对话,极富个性特征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艺术情趣;又善于加工提炼民间口语,通俗而丰富多彩。《西游记》是一部影响极为深远的杰作。其故事被改编为各种艺术形式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成为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早已流传海外,为日本、朝鲜、越南及东南亚各国人民所熟知。 ☚ 施耐庵与 《水浒传》 兰陵笑笑生与《金瓶梅》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