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吴式太极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吴式太极拳

中国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清代武术家吴全佑对其所习杨式太极拳功架进行改造、衍化,后又经其子吴鉴泉进一步修整、润营,形成 “吴式太极拳”。功架紧凑,松静自然,轻灵圆活,动作连贯,推手具有手法严密、细腻绵柔等特点。有多种器械练习套路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十 三枪、太极二十四枪、扎四枪、粘杆、太极对剑等。如图。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技理专著。作者徐致一。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年7月出版。书中主要介绍著名拳家吴鉴泉的拳式,其中的60余幅插图系根据吴鉴泉拳照绘制。其他内容还包括太极拳的锻炼价值、太极拳练习时的心理、生理特点,太极拳技击的力学根据等,并提出了习练太极拳时盘架子的三个阶段。全书约7万字,100多幅动作图示。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太极拳流派之一。清末河北省大兴县人全佑,满族,初随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擅长善化。后来拜杨露禅次子杨班侯为师学小架子,以善于柔化著名。其子始从汉族,改姓吴,名鉴泉。吴鉴泉在继承和传授其父拳式过程中,对拳式不断修改,不纵不跳,更加柔化。成为现代流传较广的吴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共84式。运动特点表现为式正招圆,舒松自然,紧凑中具舒展,端正严密,细腻熨贴。


吴式太极拳

☚ 孙式太极拳   大悲拳 ☛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书名。徐致一著。1958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80年第6次再版。书分八章,前五章分述了太极拳的优点、行功时的心理作用、动作特点上的生理作用、技击上的力学根据及练太极拳(“盘架子”)时应注意的法则。第六章是“吴式太极拳图解”,第七章“练习推手时应当注意的法则”,第八章“吴式太极拳推手图解”。作者早年随吴鉴泉习吴式太极拳,书中所介绍的系吴鉴泉晚年所传授的拳式,而所用插图60余幅,系根据吴鉴泉遗留的拳照绘制,故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吴式太极拳风格。

☚ 太极拳常识问答   太极拳法实践 ☛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太极拳术之一。清末河北大兴满族人全佑,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后拜杨露禅次子为师学小架子,以善于柔化著名。其子从汉族改姓吴,名鉴泉。吴鉴泉继承和传授的拳式连绵不断,不纵不跳,适应性较广泛。由于吴氏对拳式有所修改,后人就称之为吴式小架子,即为现代流传较广的吴式太极拳。
吴鉴泉在北京、上海传拳较广,他打拳式正招圆,舒松自然,虽架子小巧,但有大架功底,由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1958年曾出版《吴式太极拳》一书(图9)。

图9 吴式太极拳

☚ 花拳   吴式精简太极拳 ☛

吴式太极拳

从杨式太极拳发展创新的流派。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小架拳式基础上逐步修订的。吴式太极拳始于满族人全佑(1834~1902),后经其子吴鉴泉(从汉姓吴,1870~1942)改进修润而成。以柔化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绵不断,拳式小巧灵活。拳架由开展而紧凑,紧凑中不显拘谨。动作走圆形或者弧形的线路,要求柔、缓、松、和,轻灵贯串,有疗养作用和柔化功夫。全套拳练习需时12~15min,共84个姿式:1.预备势,第一段2.太极起势,3.揽雀尾,4.斜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上步搬拦捶,10.如封似闭,11.十字手,12.抱虎归山,13.揽雀尾,14.斜单鞭,15.肘底看捶,16.倒撵猴,17.斜飞势,18.提手上势,19.白鹤亮翅,20.搂膝拗步,21.海底针,22.扇通背,23.撇身捶,24.卸步搬拦捶,25.上步揽雀尾,26.单鞭,第二段27.云手,28.单鞭,29.高探马,30.左右分脚,31.转身蹬脚,32.进步栽捶,33.翻身撇身捶,34.上步高探马,35.披身踢脚,36.退步打虎,37.二起脚,38.双峰贯耳,39.翻身二起脚,40.撇身捶,41.上步搬拦捶,42.如封似闭,43.十字手,44.抱虎归山,45.揽雀尾,46.斜单鞭,47.野马分鬃,48.玉女穿梭,49.揽雀尾,50.单鞭,第三段51.云手,52.单鞭,53.下势,54.金鸡独立,55.倒撵猴,56.斜飞势,57.提手上势,58.白鹤亮翅,59.搂膝拗步,60.海底针,61.扇通背,62.撇身捶,63.上步搬拦捶,64.上步揽雀尾,65.单鞭,66.云手,67.单鞭,68.迎面掌,69.转身十字摆莲,70.搂膝指裆捶,71.上步揽雀尾,72.单鞭,73.下势,74.上步七星,75.退步跨虎,76.转身迎面掌,77.转身双摆莲,78.弯弓射虎,79.上步迎面掌,80.翻身撇身捶,81.上步高探马,82.上步揽雀尾,83.单鞭,84.合太极。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太极拳术之一。吴式太极拳的创始人为清末河北省大兴县满族人全佑(1834~1902)。全佑先从师于杨露禅学习“大架子拳”,后又从师于杨露禅之子杨班候,主要学习“小架子拳”并把二者相互融合修润,以擅长“柔化”著称。其子吴鉴泉(1870~1942)自幼随其父学习太极拳,后在数十年继承其父的拳式过程中不断修改,使之更加柔化,成为现在流行较广的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的特点是拳势小巧灵活,势正招圆,拳架由开展而紧凑,紧凑中具舒展,共84式。其推手时动作严密细致,守静而不妄动,亦以柔化见长。吴式太极拳除在国内广为流行以外,还在美国和东南亚一带颇为盛行。吴式太极拳颇适老年人健身之用。

☚ 杨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 ☛
0000839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