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吴大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吴大澂1835—1902

江苏吴县(今苏州)人
著名金石考古家。同治七年进士。曾任编修,陕甘学政,河南、河北道员,左都御史,广东、湖南巡抚。甲午之役,自请率军赴辽抗日,兵败被革职。后主讲龙门书院。有《说文古籀补》、《字说》、《权衡度量实验考》等。
初名:大淳
字:止敬、清卿、珏斋
号:二田居士、白云山樵、白云病叟、郑龛、恒轩、颂轩、愙斋
影射名:何太真

吴大澂

吴大澂在三姓、宁古塔
吴大澂在吉林
吴大澂是“逃跑将军”吗
吴大澂与吉林机器局
吴大澂评价问题浅议
董万苍
孟东风
刘晓焕
栾学刚
张志坤
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1期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3期
东岳论丛1991年6期
中国科技史料1996年3期
辽宁大学学报1996年4期

吴大澂(1835—1902)

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原名大淳,字止敬,更字清卿,号恒轩、愙斋、白云山樵、二田居士等。吴立纲次子,韩崇外孙。同治七年(1868 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募资助赈,请假往勘直隶灾区。十二年简放陕甘学政,疏请停修圆明园。光绪四年(1878 年)补授河南河北道,赈饥贫、平科派为民歌颂。六年赏给三品卿衔,赴吉林随同将军铭安练兵屯垦,请于省城设立机器制造局。迁太仆寺卿,署太常寺卿,授通政使,中法战争时命会办北洋军务。十年升左副都御史,赴朝鲜平内乱。次年赴吉林参与中俄勘界交涉,立土字诸界碑及铜柱勒铭,收复俄占黑顶子地,欲将图们江出口之地作中俄公共海口未行,争得中国船可自由出入图们江权利。十二年擢广东巡抚,十四年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将郑州十堡黄河决口堵筑合龙,节约工程款银六十余万两,实授河督,用新法测绘进呈《御览三省黄河全图》。十八年补授湖南巡抚,设课吏馆、求贤馆、蚕桑局、保节堂、百善堂等,百废兴举。二十年自请率军出关抗日,命驻山海关帮办军务,兵败罢归。与兄弟创立义庄,后被聘任上海龙门书院山长。精篆书,参以古籀文能自成一家。工篆刻,善画山水,曾与顾沄、倪田、陆恢、顾麟士等结社怡园,被推为盟主。博学嗜古,通训诂辞章,精于古金石鉴藏考释。曾纂辑《十六金符斋印存》《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千玺斋古玺选》等。编著有《说文古籀补》《篆文论语》《古玉图考》《权衡度量考》《愙斋集古录》《愙斋诗文集》《古字说》等。

吴大澂1835—1902年

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白云山樵、白云病叟。清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江苏吴县人,原籍安徽歙县。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湖南巡抚。甲午之战时,自请督师赴前敌。博通训诂辞章,尤嗜金石,有所见即手摹或图形,青年时师事陈奂、俞樾。曾从陈硕文习篆,揉以古籀,别具一格。精研金石古文字,成绩斐然,著作宏富,已刊17种,未刊20余种,著名的有《说文古籀补》12卷、《字说》1卷、《愙斋集古录》12卷、《愙斋藏器目》1卷、《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2册、《十六金符斋印存》26册、《周秦两汉名人印考》1卷等,均行于世。《清史稿》有传。

吴大澂公元1835——1902

字清卿,号垣轩,又号愙斋,学者称愙斋先生。清江苏吴县人。同治间进士,官至湖南巡抚。因甲午战争中督湘军出关御敌,兵败而革职。通金石学和古文字学。著有《说文古籀补》、《愙斋集古录》、《字说》、《权衡度量实验考》、《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古玉图考》、《十六金符斋印存》、《周秦两汉名人印考》,均传于世。《字说》考释文字,多有创见。《说文古籀补》博采钟鼎、石鼓、陶器、金印、货币文字,证以古训,附以己见。凡有疑似或历来争议较大的古文奇字,概入附录,意在补《说文》所未备。其治学严谨,不乏精到之见,为研究古文字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和见解。

吴大澂

173 吴大澂1835—1902

清代古文字学家。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原籍安徽歙县,江苏吴县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累官广东、湖南巡抚。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中日之役,因督师山海关御敌失利,被遣回籍,为龙门书院院长。曾从师陈硕文学篆书,工稳严谨,世所称道。又精研金石与古文字,对战国文字,根砥尤深。曾博采古器中不载于《说文》的古籀3500余字,于光绪癸未(1883)著《说文古籀补》14卷,后又增补1200余字,补《说文》古籀之所未备。该书按《说文》部首排列,资料翔实,考释精当,参以故训,附以己意,指出了许慎讲字形和本义的若干错误,于古文字颇多发明。著述还有《字说》1卷、《恪斋集古录》12卷等。

☚ 俞樾   王先谦 ☛

吴大澂1835—1902

清末金石学家。原名大淳,因避同治帝讳而改。字止敬、清卿,号恒轩,别号愙斋、白云山樵,晚年又署白樵病叟。江苏吴县人。同治十年进士,翰林院编修。曾督办吉林防务。官至广东巡抚、河东河道总督、湖南巡抚。中日甲午战争中率湘军御敌,兵败革职。精于金石文字之学。将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相参证,取得可贵成绩。著《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说文古籀补》等。收集大量商周铜器拓本、古文字资料、古玉器图。

吴大澂

吴大澂1835~1902

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学者称愙斋先生。迁居江苏吴县。1868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湖南巡抚。甲午战争时,督湘军出关御敌,兵败革职。精研金石、古文字学,著《说文古籀补》12卷,以补《说文》古籀所未备,为研究古文字学重要著作。又著《字说》1卷,考释文字,颇有创见。又集所藏诸家彝器铭文拓本为《愙斋集古录》12卷。又以古物证历代权衡度量制度,著《权衡度量实验考》。曾从陈硕文学篆书,糅以古籀笔法,别具面目。另著有《愙斋藏器目》、《古玉图考》、《十六金符斋印存》26册、《周秦两汉名人印考》。

☚ 虚谷   汪宗沂 ☛

吴大澂1835—1902

清末金石学家、文字学家。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江苏吴县人。同治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官至湖南巡抚。中日甲午战争时,督湘军出关御敌,兵败革职。精于金石学和古文字学,曾搜集钟鼎、玺印、陶器,货币等文字,撰《说文古籀补》,为古文字学的重要著作。又著《字说》,考释文字,颇有创见。他还集录各家所藏彝器铭文拓本为《愙斋集古录》,以古物证历代权衡度量制度,为《权衡度量实验考》,另有《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古玉图考》等书。

吴大澂


吴大澂雙幅


(清 · 道光十五年——光緒二十八年 1835~1902)吴縣人。字清卿,號愙齋,别號恒軒,又署頌軒、十六金符齋、鄭龕、二田居士、白雲山樵,亦稱白雲病叟。同治七年(1868)進士,歷副都御史,轉湖南巡撫。嘗勘中俄邊境,立銅柱,自以大篆勒銘其上。“中日之戰”爆發,自請督師,光緒二十年(1894)冬與日軍大戰于山海關,兵敗革職,下野主講龍門書院。大澂工書、畫、篆刻,精研六書,尤通金石,亦擅鑒賞,收藏豐碩,為清末金石界之勝流。書通篆法,中年以後,又參以古籀文,書法益進。向燊云: “愙齋工小篆,酷似李陽冰。又以其法作鐘鼎文,為世所推重。行書則師曾文正(曾國藩)。”《霋岳樓筆談》曰:“愙齋好集古,所得器最多。手自摹拓,而下筆却無一豪古意。”作山水花卉,用筆秀逸,書卷之氣盎然。著有 《說文古籀補》十六卷、《愙齋集古録》十四卷、《恒軒吉金録》六卷、《權衡度量實驗考》一卷、《愙齋磚瓦録》、《愙齋藏器目》、《愙齋赤牘》、《愙齋詩文集》、《古玉圖考》、《十六金符齋印存》、《恒軒所見所藏吉金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