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①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十一)
注释
①齐景公:齐国国君。
【译文】
齐国国君景公向孔子询问治国的方法。孔子回答:“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即以君为君、以臣为臣、以父为父、以子为子,各司其职、各尽其本,不可僭(jiàn)越、不可乱位。”
感悟
孔子说得没错。至于“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五常的“三纲”,那是汉朝以后儒生们恶搞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指古代社会中的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语出《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具体说来就是要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父对子要慈,子对父要孝。如果做到这一切,社会则能稳定,政权就会长存。封建宗法社会将之作为礼仪规范,使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这对巩固封建秩序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修齐治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00006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