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吕荧文艺与美学论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吕荧文艺与美学论集 吕荧文艺与美学论集文艺美学论文集。吕荧著。内收作者1940年至1962年所写的关于文艺、美学方面的论文36篇。文章基本选自吕荧先前的著作:《人的花朵》、《文学的倾向》、《关于工人文艺》、《艺术的理解》和《美学书怀》等。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8篇,都是著者解放后写的学习经典著作的心得体会和关于新文艺问题的探讨;第二辑13篇,是有关现实主义艺术问题的探讨和论辩,即是一些“比较着重创作方面的问题”,“直接关连着创作的实践”;第三辑10篇,是关于中外几位大作家及其作品的评论或专论,有鲁迅、曹禺、莎士比亚、普希金、普列汉诺夫、托尔斯泰、高尔基和法耶夫等;第四辑五篇,是美学专论。吕荧认为美是社会意识,它被社会生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社会生活,这样他把美学划归为认识论的范畴,接受并发展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学说。倡导现实主义是吕荧文艺、美学论集的主线,现实主义的意义即是指除细节真实外,还要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文艺应当表现人民的真实生活,深入现实,表现现实。强调真(包括艺术真和生活真)善美的统一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吕荧较早对于新文艺的公式主义、概念化的有害倾向的关注,至今仍有启示作用。本书基本上反映了吕荧一生文艺论著的概貌。吕荧,现代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原名何佶,又名吕云圃。1915年11月生于安徽省天长县。1935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1年于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7年到台湾师范学院教英语。1949年5月,应邀到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50年10月到山东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52年至1954年在上海从事文学创作。1954年调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专门从事文学翻译和美学研究。他精通俄、英、德文。对普希金、高尔基、苏联文学史、文艺理论均有较深的研究,对中国的文艺批评,美学研究有较大贡献。后不幸去世。主要著作有:《文学的倾向》、《艺术的理解》、《美学书怀》、《普式庚论》、《列宁论作家》、《论西欧文学》、《人民诗人普希金》、《苏联文学奠基者——高尔基》等。 ☚ 吕培的民主家庭 团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