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吕氏春秋词典︱序 序 漢語從商代有文字記載以来,迄今已有三四千年之久,隨着社會的發展漢語也在不断發展《歴代書籍流傳至今,其卷帙之多可以说盈千累萬,這都是研究漢語歷史的珍貴材料。前人利用古籍研究漢語曆史還很不夠。自宋代以至清代學者所重視的大都在於古聲韵的探討,對 詞彙和語法的研究则很少建树,直到近些年来語法的研究頗有進展,而詞彙方面尚較遲緩。其所以如此,原因甚多。 一方面由於词彙本身非常繁富,歴代所積累下來的語词之多直無法統計;一方面由於語詞的産生和繁衍的時代或早或晚難以確定。如单就某一詞,某一时代而論,則言其“有”易,言其“無”難。加之文字之假借,语義之繁衍變化多端,紛然雜陳,難以得其統序, 所谓大道以多歧亡羊。 没有切當的研究方法,就不能得其要領。 詞彙是构成語言的材料,要研究詞彙的發展、避免紛乱, 宜從断代開始, 而又要以研究專書做為出發點。 猶如清人研究古韵那樣, 先以《詩經》一書為起點、 得其部類, 然後旁及《楚辞》以相佐証, 以確定韵部的分合,而後之人又從而逐漸加詳加密, 以臻完善。 以前楊伯峻先生既注釋 《論語》和 《孟子》同時又兮別列出書中的語詞以為研究古漢語词彙的基礎也就是這佪意思。 本書的作者曾著《吕氏春秋譯注》 一書,参酌前人的著述而又更加詳審易解;並作《吕氏春秋索引》以便于研究《吕覽》者参閲。作者又承王了一先生之教寫成這部词典,收錄了《吕覽》 書中的全部詞彙和固定詞組, 以供研究先秦詞彙語法之用。 全書依據上古的聲韵系統排列 ,每��詞條之下又分別注出所屬詞類,辨析詞義,舉出原書用例,並區分其在語法上的結構功能,把詞義和語法聯贯在一起了,给讀者一��全面的知識。這是前所未有的一部著作, 爲研究古漢语詞的發展建立了一種新的方式。 作者用力之勤, 考索之細, 诚为难能可贵,因略陈浅见以为為序。 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周祖谟谨书。 時年七十有四。 |
☚ 吕氏春秋词典︱幾點説明 吕氏春秋词典︱總備考 ☛ 00010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