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吕梁英雄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吕梁英雄传 吕梁英雄传章回体长篇小说。马烽、西戎著。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1946年出版。1942年吕梁山下的康家寨遭日寇血洗,村中地主、无赖组织起维持会,为虎作伥,任意欺压百姓,使康家寨百姓陷入苦难中。这时,共产党员武得民领导群众斗垮维持会,组织民兵劳武结合,变工生产。在敌伪特务蓄意破坏下,民兵力量一度受损,后由于胁从者康有富的坦白和民兵的深入调查,终于挖出了潜藏在村里的特务恶霸,镇压了汉奸。武得民和雷石柱领导民兵和群众大摆地雷阵炸汽车队,乔装抓伪军,深入虎穴捕日寇,终于打下了敌人盘踞的汉家山据点,粉碎了日寇侵略计划,保卫了晋绥解放区。小说通过生动的故事,塑造了一系列民兵英雄形象,其中以武得民、雷石柱写得最为成功。作品创造性地运用传统章回小说的形式,语言通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为群众喜闻乐见。 ☚ 野兽·野兽·野兽 四世同堂 ☛ 吕梁英雄传 吕梁英雄传上下册长篇小说。马烽、西戎著。1946年4月晋绥边区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初版。 ☚ 惭痛的回忆 姊妹泪 ☛ 吕梁英雄传 吕梁英雄传长篇章回体小说。马烽、西戎合著。写于1945年春,原是根据1944年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大会民兵英雄事迹中的一些典型材料编写成的连载故事,最初在1945年6月5日至1946年8月20日《晋绥大众报》连载,共九十五回。1946年4月由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印成单行本(上册)。1949年10月由北京新华书店出版全书。小说以山西吕梁山下的村庄康家寨为背景,描写共产党领导下敌后抗日人民战争的历史过程,展示了人民英雄觉醒和成长的道路。康顺风贪生投敌,勾结村里唯一的财主桦林霸拉起了维持会。汉奸们逼粮、勒捐、抓人、坑害百姓。正在病中的年轻共产党员雷石柱挺身而出,和八路军武工队派来开展地下工作的武得民一起,创建了秘密民兵分队,砸烂了维持会,粉碎了日寇砍桦树林修铁路的阴谋。桦林霸不甘失败,通敌来袭。为救全村,张忠老汉壮烈牺牲。民兵夺回牲畜闹春耕,开展“全民爆炸运动”保卫胜利成果。后不幸中敌埋伏。为救战友,民兵混入敌据点,争取了伪军士兵,营救成功。1944年,日寇已气息奄奄,民兵以抓汉奸、炸汽车、围据点打“攻心战”,最后炸掉敌碉堡,终于“挤”走了敌人。小说故事情节紧张曲折,可读性甚强。结构脉络清晰。以农民群众的逐步觉醒和民兵队伍的日渐成熟为主线,串连起众多的大小故事自成一体。流畅、生动的民间语言和对农村风俗人情的描绘,使小说的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小说发表后,以其“内容现实、真实、生动、丰富”(周文《<吕梁英雄传>序》)在边区深受欢迎。茅盾撰写了评论《关于<吕梁英雄传>》,认为作品“是人民大众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的真实反映,描写了“人民大众觉醒的过程以及八年苦战中人民的力量如何成长的过程”,同时指出了“八路军的正确领导,是人民胜利的保证”。赞扬了作品成功地运用了传统的章回体并“有所扬弃”。日本翻译家三好一在将它译成日文后写的《<吕梁英雄传>译后记》中称小说是反映抗日斗争的作品中“特别优秀的一部”。小说曾获得晋绥边区“七七七”文艺奖金。 ☚ 荷花淀 第四病室 ☛ 吕梁英雄传 《吕梁英雄传》长篇小说。马烽、西戎著。1949年出版。小说写1942年到1944年之间的抗日斗争。1942年日寇实行蚕食政策,占领了吕梁山下的水峪镇,洗劫了康家寨。武工队武得民潜入康家寨,和自卫分队长雷石柱一起,组织民兵,灭掉维持会,杀汉奸,消灭日伪军,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的民兵英雄形象,全书用章回体形式写成。 ☚ 新儿女英雄传 漳河水 ☛ 《吕梁英雄传》lü liang ying xiong zhuanAn Account of Heroes of Lüliang →西戎 (Xi Ro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