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提出的著名哲学命题,见于拉拉图的对话《泰阿泰德篇》。 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命题的基本涵义是指:无论何种事物,其存在与否是相对于一定的人的,人对外物作用的感受如何,事物的性质就如何,人是衡量各种事物的是非、真假、好坏的根本标准。 普罗泰戈拉还以这一命题为前提,进一步引伸出关于物性对人显露具有相对性的结论,如“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这种观点在哲学史上曾先后受到不同的哲学家的批评或推崇。 19世纪前,大多数思想家将普罗泰戈拉这一命题当做诡辩论的典型看待,黑格尔则较为中肯地指出这一命题体现著主体思维的能动性,具有积极的哲学史意义。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来看,这一命题在西方哲学史上首次将人置于很高的地位,公开地怀疑神的存在及其对于人生的主宰,否定了人与法律道德规范联系的神秘性、永恒性,突出了有益于人的存在是道德规范存在与否、变与不变的根据,强调人的存在与作用居于第一位,触及了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及认识论意义上的相对性问题,标志著人类自我意识的进步,体现了古代朴素的人本主义的倾向。 但是,这一命题在理论上有错误的。无论是从历史观还是从认识论来看,它都显露著普罗泰戈拉一定程度的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因为按照这种观点,势必导致忽视和否认一切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