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向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导游;向导dǎoyóu xiànɡdǎo【同】 都兼属动词和名词;都有引路或引路人的意思。 向导xiàngdǎo引路的人 向导xiàngdǎo〈名〉引路的人:你来做向导︱请一位向导。 向导xiàngdǎo带路,也指带路的人。 向导xiangdao❶带路:森林里容易迷路,需要有人~。 向导(同)引导 向导xiànɡdǎo带路;带路的人。 引导1 引导1引(引领;~港;~水;吸引) 导(导引;阖导) 渡 ☚ 引导1 带动 ☛ 做事的人 做事的人手(人手) 人(~浮于事;干事的人) 另见:做事 为事 行事 从事 ☚ 做事的人 工作人员 ☛ 向导xiàng dǎo指引,带路。《醒世恒言》卷二十五:“云南方面为之~~。” 向导故事片。天山电影制片厂1979年摄制。编剧邓普;导演王心语、谢飞、郑洞天。1979年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 《向导》中国共产党早期机关刊物。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铅印。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任主编。党的早期领导人和活动家多在该刊发表文章。每期8页。144期起,增为12页。16开本政治时事评论性周刊,后增至16页。销数开始时1000余份,1926年4月增至3万余份,最高时达10万余份。刊载关于工农运动的文章205篇,其中关于工人运动的文章171篇,关于农民运动的文章34篇。第191期,刊载了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首次公开阐明党所领导的现阶段革命性质为民主革命,最早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的口号和国民革命的口号。该刊曾受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1927年5月,随中共中央机关迁汉口出版。同年7月18日因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停刊。共出版201期。 向导 071 向导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周刊。蔡和森主编,1925年6月改由彭述之主编,瞿秋白编最后8期。早期编辑委员有马林、伍廷康(以上为共产国际代表)、高君宇、李大钊、罗章龙、张国焘、蔡和森等。中共主要领导人大多为该刊撰稿。主要发表时事政治评论文章,宣传中共纲领、政策,强调是 “中国民众的喉舌”。曾受到陈独秀路线的影响。1927年5月迁武汉出版。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后停刊,共出201期。 ☚ 努力周刊 金刚钻 ☛ 向导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周刊。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等先后任主编。1927年5月迁武汉,1927年7月停刊。共出201期。 向导行军时给部队带路的人。通常由熟悉当地地形道路的地方政府人员或群众担任。也可由军队中熟悉当地地形道路的干部或战士担任。尤其是夜间在复杂地形上徒步行军时必须由向导带路,以免发生错误,贻误战机。 向导 《向导》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公开发行的中央机关报。1922年7月中共“二大”决定创办一种公开发行的中央机关报,并指定蔡和森负责筹备。同年9月13日,《向导》就正式问世了。初由陈独秀、蔡和森主编,继之由彭述之、瞿秋白主编。10月中共中央由上海迁到北京,《向导》编辑部随同迁移。之后,它随中共中央的迁移而迁移,迁到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坚持出版发行。主要撰稿人有蔡和森、陈独秀、瞿秋白、高君宇、张国涛、彭述之等;毛泽东、周恩来、赵世炎、王若飞、张太雷、李立三及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用“孙铎”笔名)也在上面发表重要文章。《向导》拥有广大的国内外读者,被誉为“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 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政治批判 向警予 ☛ 向导❶act as a guide;show sb the wa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