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吏学指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吏学指南》

 元代政书。作者徐元瑞,为平江(今江苏苏州)人。作于大德五年(1301)。内容有“吏师定律之图”与“为政九要”两大部分。集释吏员习用的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术语共2109条。分为九十一类。解释简明、确切、可信。是吏员从政的指导性著作。《永乐大典》屡加引用。明司礼监刻《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收有此书。
吏学指南

吏学指南

元代官吏从政知识入门书。又称《习吏幼学指南》。八卷。元徐元瑞著。徐元瑞(生平不详),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成书于大德五年(1301)。
《吏学指南》共九十一条。每卷所含条数不等,少则四条,多则十九条。如卷四共五条,讲述五个问题,分别为赃私、首过、法例、条贯、四罪五刑。每条下罗列与之有关的内容,如“法例”条中含有刑法、典刑、刑罚、三尺法、条例、断例、令申、大扎撒、酌古准今、行事举例、舞文弄法、刑统和金科玉条等。此书对这些所涉及的内容或阐述己见,或证以他书,加以解释。如释“条例”引《字宝》云:“一律相比也。”对“令甲”则引颜师古曰:“令甲令乙,若今之第一第二篇也。”经过这样的解释,明确了各个问题的真正含义,阅者便能一目了然。
元代人重吏,因为它是入仕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为吏又须习知法令。作者在《习吏幼学指南序》中称:“欲治必明乎法,明法然后审刑。”其编纂此书的目的,在于为希望入仕做官的人提供一本有关知识的入门书,故其内容并不深奥。后来有不少人,都把此书作为学习从政和法律的基础读物,认为“吏人以法律为师,非法律则吏无所守。然律之名义,不学则不知也。不知则冥行而索途,奚可哉”!学习此书“可以知厥名义,而进于法律,以为政焉”。(《吏学指南序》)而其中保存的一些材料,对于今天研究元史,特别是元代法制史,也有相当参考价值。
现存刻本主要有明刊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本和日本、朝鲜刻本。1951年日本东京东洋史研究会曾以明刊本为底本参校日本、朝鲜刻本,出一油印本,有不少错字。浙江古籍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了由杨讷点校的《吏学指南》,可以说是目前能见到的最善本。

☚ 棠阴比事   元典章 ☛

吏学指南

元徐元端撰。元瑞平江 (今江苏苏州)人,生平事迹未详。书成于成宗大德五年 (1301),全称《习吏幼学指南》,书前有作者自序,称“摘当今吏用之字及古法之名,首冠以历代吏师,终继于恕刻轨范,类成一书,目曰《习吏幼学指南》。”是一部吏学的启蒙读物。内容分“历代吏师类录”和“为政九要”两大部分,集释吏负习用的政治、经济、法律术语共计二千一百零九条,分为九十一类。解释简明帖切,如释“斡脱”为“谓转运官钱,散本求利之名也”等。传世有明刊《启蒙必用事类全集》本和日本、朝鲜刻本等,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点校本,是目前较好的本子。


吏学指南

八卷。元徐元瑞撰。徐元瑞,吴郡(今苏州) 人。身世不详。本书成于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据作者自序称,“善为政者,必先于治,欲治必先明乎法,明法然后审刑,刑明而清,民自服矣。所以居官必任吏,否则政乖,吏之于官,实非小补。”鉴于“初学之士,妙龄而入,律书要旨,未暇师承,巧诋之风,薰染日著”,故 “摘当今吏用之字,及古法之名”,编成本书,“期在启蒙”。元代重用吏,显然,作者撰写本书的目的是让初入官场的人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于教导之中,有规诫之意,并倡导崇法爱民。本书的内容包括了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术语,共分为九十一类,如 “吏称”、“才能”、“政事”、“官称”、“统属”、“法例”、“礼仪”、“狱名”、“听讼”、“服制”、“禁制”等。每类之下有若干术语,共列2109条。每条之下有简明的解释,指出词语的含义,有的再加申说。如“部曲”条称:“此等幼无所归,投身衣服,其主以奴畜之,别无户籍,唯随本主籍贯。若此之类,名为部曲,及其长成,许得通娶良人。”又“亲民官”条称:“临民之官曰亲。盖亲者,爱也。取爱养兆民之意。”就本书撰写宗旨及全书内容而言,亦可称为“元代官吏手册”,或“元代公文用语辞典”。本书原附入《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未单行。《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存目七收入。因该《全集》是一部叙述家规家训之书,往往被人所忽视,且其性质又与《吏学指南》不相近,因此使《吏学指南》这部有价值的书被埋没了六百余年。《贩书偶记》始单独列出,注明为元刊本。作为《全集》本,有元、明刊本。而单行本,始有1951年日本东京东洋史研究会油印本。后台湾文海出版有限公司于1979年4月据油印本改版排印,出版了标点本,并改正了油印本中的许多错误,附有《吏学指南笔划索引》,颇便读者。是为目前最好的版本。另有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点校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