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名臣碑传琬琰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名臣碑传琬琰集 名臣碑传琬琰集宋碑传资料汇编。一百零七卷。南宋杜大珪编。杜大珪(生卒年不详),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生平仕履已不可考。自署称进士。据书序,此书作于绍熙甲寅(1194),可知其为南宋光宗时人。他认为宋代人物因时辈出,其盛远追三代,秦汉以来难比,他们的丰功伟绩,当焜耀史册,然而“欲求之记事之书,则浩浩噩噩,未易单究。杂出别史见闻者,其事又裂而不全,未足以观其出处本末”(原序)。因而收集北宋建国以来至南宋初年宋代大臣碑、铭、传、状,起自建隆、乾德,迄于建炎、绍兴,编为《名臣碑传琬琰集》,以便学者考信于“前言往行”和“得失之迹”。 ☚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三朝北盟会编 ☛ 名臣碑传琬琰集 名臣碑传琬琰集(宋)杜大陆编。107卷。集254种别集、官私文献,按文体迻录宋建隆、乾德年迄建兴,绍兴年间名臣221人的碑、铭、传、状等传记资料。 ☚ 廉吏传 《琬琰集》删存并引得 ☛ 名臣碑传琬琰集一百零七卷。南宋杜大珪编。杜大珪眉州 (今四川眉山)人,光宗时乡贡进士,生卒年不详。本书成于光宗绍熙五年 (1194),是从诸家别集及实录、国史中辑录出二百二十一中大臣的传纪资料,上起太祖建隆、乾德,下迄高宗建炎、绍兴,共录碑传之文二百五十四篇,分为三编。上编二十七卷,主要为神道碑;中编五十五卷,主要为墓志铭、行状;下编二十五卷,主要为别传。其去取甄别,虽不无可议,然皆全录原文,保存了大量不见于他书的原始资料,可补正史之不足。本书最早版本有宋刊本,现藏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宋刊递修本藏于天一阁。《四库全书》据浙江孙仰曾家藏宋本著录。此外,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外取诸书已轶之文八十篇,编有《琬琰集删存附引得》三卷,1938年版,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影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