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同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同情

同情

同心,同气,同样性质。和现在所说的感情上发生共鸣的“同情”意思不同。《史记·吴王(刘)濞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 关通   耑 ☛
同情

同情

中篇小说。李劼人著。1924年1月上海中华书局初版。列入《少年中国学会小丛书》。

☚ 断虹   爱之魂 ☛

同情

同情

中篇小说。李劼人著。写于1923年3月。初载于同年6月15日至8月15日《少年中国》第4卷第4至6期。1924年1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初版,列入《少年中国学会丛书》。它是作者中、长篇小说的处女作,也是中国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中较优秀的中篇小说之一。作品的素材来自于李劼人在法国“仁爱医院”六十二天住院生活的实际感受,所以它也是一部带有一定自传色彩的日记体中篇小说。作品以主人公“我”的得病、住院、病愈出院为线索,朴实自然地描写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主人公“我”在国内“寻觅了好多年”的“同情”,却“完全白费了工夫”;但“到巴黎才十个月,居然就把它在一种不意的牺牲后寻得了”。“我”因患重病,被免费送进了巴黎的“仁爱”贫民医院。此时,士兵出身而现为工人的房东纪诺先生一家无私地为“我”的病奔波操劳,当他们看见“我”出院归来时,纪诺先生和女仆白姑娘从四楼狂奔下来欢迎“我”;医生们对于“我”这样一个弱国子民,也丝毫没有歧视和不平等之处,尽心尽力地为“我”治病。特别是护士玫瑰小姐,不但细心地照护“我”,而且在“我”疼痛难忍时,在精神上给了“我”许多抚慰。而西门老夫妇也象关心自己的儿子一样到病榻旁来看望“我”。同时,小说也透过“我”的眼睛和感觉,展示了当年法国社会的阶级对立和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别是通过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负伤瘫痪的病人龙沙尔的描写,揭示了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反动和残酷。作品以日记体的形式,运用抒情的语言,透过主人公“我”——李先生的眼睛,生动地描绘了一系列他身边不同阶层、不同国籍、不同职业的人物群像,使人们“看清了所谓文明国家政治其乌糟腐败之处,并不下于当时的中国,而它的人民却善良可爱,尤其是法国基层社会的人民”(李劼人《回忆在法国勤工俭学的片断生活》)。小说虽然写的是“个人生活的小小的一角”(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但以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郁的异国情调,将视野伸向中国以至世界,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和中国的社会现实。

☚ 采石矶   海滨故人 ☛

同情

 

作品内容


 妈妈,假如我不是你的儿子,
 而是一只小狗,
 嘴伸到你的碗里吃饭,
 你会不会打我?
 妈妈,你说真话,
 不要哄我——
 你也许会说:“去,去,去,
 哪来的讨厌的小狗!”
 妈妈,你走,你走吧,
 把我从怀里扔下地,
 我不要你喂,以后
 你碗里的饭我一口不吃。
 
 妈妈,假如我不是你的儿子,
 而是你养的鹦鹉,
 你担心我展翅高飞。
 用链子把我锁住?
 妈妈,你说真话,
 不要哄我——
 你也许会说:“鸟儿心野了,
 想咬断链子逃走吗?”
 妈妈,放下我,你放下我,
 别再对我娇惯,
 我要飞进森林广阔的胸怀,
 不再待在你的身边。
 

(白开元 译)


 

赏 析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面对身边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面对那一辆辆轰鸣不止的现代机械无奈地摇头?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厌倦了闹市中那一个个来去匆匆的身影,那一张张风尘仆仆的脸?——夜深了,避开这一切,到诗人为我们营造的童心世界里歇息一会吧。
 且看这首《同情》。
 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把自己想象为一只把嘴伸到妈妈碗里讨饭吃的小狗,一只被妈妈用链子紧紧锁住的鹦鹉,与妈妈对话,问她是否还会像疼爱自己一样疼爱它们。在得到令自己失望的回答后,便“威胁”妈妈,自己要挣脱她的怀抱,从今以后再不吃她喂的饭,再也不待在她的身边了。——这是生活中多么熟悉而生动的一幕,读到这里,谁不会有会心地微笑呢?
 是啊,童心是世上最透明的珠,透明得不染一丝纤尘。在孩子澄澈的童心世界里,没有什么等级观念,不讲究地位高低,不在乎金钱多少,没有功利世界的纷纷扰扰,没有成人世界的瞻前顾后。他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要对一只讨口饭吃的小狗那么严厉,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要将那么可爱的小鹦鹉用冰硬的铁链紧锁,他不知道妈妈只愿将她的爱给予他自己,甚至于,他也不知道,妈妈并不晓得那只小狗、那只小鹦鹉就是他亲爱的儿子,否则,妈妈才不舍得这样对待它们呢。
 童心是世上最温润的玉,还有什么比它更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呢?在孩子善良的眸子里,这世上的一切,会动的,不会动的,都是有妈妈的,都和他一样,喜欢把小小的身子蜷缩在妈妈温暖的怀里,渴望在妈妈面前撒娇,渴望得到妈妈的爱。所以,他不能接受妈妈用带有侮辱性的言语、粗鲁的动作、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小狗、小鹦鹉,他无比同情它们的“遭遇”,于是以“你碗里的饭我一口不吃”、“不再待在你的身边”向妈妈作出“抗议”甚至“胁迫”,他多么希望妈妈像爱自己一样爱它们啊!
 童心是世上最朴拙的诗,只有这样的诗才能给我们原汁原味的美的享受。孩子认识和接受事物是最为直观的,在孩子的思维世界里,他与身边的其他事物没有清晰的界限,他不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自己变成他想象中的任何东西,哪怕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所以,在用童心写就的诗里,我们看不到“人定胜天”这样的口号,听不到“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样的说教,只读到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对弱小动物的亲切同情,读到孩子天真未凿的纯净的心灵,读到来自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与烂漫。是啊,不事雕琢、自然天成是一切艺术美的极致,还有什么比这更为圣洁、更为美丽呢?
 就这样,诗人带我们找到了至真、至善、至美的生命本原——童心。诗中的“同情”,既是诗人童年记忆的唤醒,也是他受到印度文化传统中“众生平等”思想浸润的结果,这与儒家“民胞物与”和道家“万物齐一”的观点多么相似,可惜现代人已经忘记这些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中那个天真无邪、对弱小生物富有同情心的小孩子,永远是我们的老师,因为,得爱于万物并施之于万物,方体现爱的博大与深沉。
 好了,不要再让太多的抽象探讨折磨我们的心灵了,就给我们失却已久的童心,留一份本真与宁静吧。
 

(王汝良)

怜悯;怜惜;同情liánmǐn liánxī tónɡqínɡ

【同】 都是动词;都有对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的意思。
【异】 “怜悯”着重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哀怜;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与“心”结合,但可以与“之心”构成“怜悯之心”。[例]乞丐们五花八门的行为是希望得到行人的~。“怜惜”着重指由哀怜进而产生爱护的举动;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可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与“心”结合。[例]说到这个残疾的孩子,邻居们谁不~他呢?“同情”着重指心中因别人的遭遇而产生与之一致的感情;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而较多用于口语;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可以与“心”结合构成“同情心”。此外,还有对别人的行动表示赞成的意思,例如:“我们同情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怜悯”和“怜惜”没有这个意思。[例]于是之《幼学纪事》:“他们~我的境遇,于是就夹带着我混进了辅仁大学。”
【反义】 怜惜—糟蹋 糟践 作践/ 同情—憎恨 憎恶

同情tóngqíng

❶对别人的遭遇产生与之一致的感情
 △ 深切的~。
❷对别人的行动表示赞同
 △ ~并支持反抗奴役的斗争。

同情tóngqíng

❶ 〈动〉对别人的不幸遭遇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同情心│同情弱者│不需要同情。
【同义】怜悯│怜惜。
【反义】憎恨。
❷ 〈动〉对别人的行动表示赞赏:同情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斗争。
【同义】赞同。
【反义】反对。

同情tóngqíng

对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对别人的行动表示支持。
【组词】深表同情︱值得同情︱同情心︱十分同情︱同情别人
【例句】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在少年后面,只露出半边脸,他用同情的目光看着前面白皙的少年和秃顶的老头儿。
 ❍ 大家对于这位孤身老人十分同情,都经常帮助他。
【近义】怜悯︱可怜︱支持
【反义】挖苦︱讽刺︱奚落

同情tongqing

❶对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对你遭受的不幸,我们非常~|大家对地震灾区的人民深表~。
❷对于别人的行动表示赞成:中国人民历来~并支持世界各族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斗争|他们的事业得到了广泛的理解和~。

同情tóng qíng

动词。
❶对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多用于褒义。
【例】 他满心同情那两个孤苦的母女,要是兰池能同腊月成亲,他是十分乐意的,(丁玲《在严寒的日子里》)
❷对于别人的行动表示赞成,多用于褒义。
【例】 我国人民同情并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和平斗争。(《参考消息》1988年11月6日)

同情

(同)怜悯 怜惜
(反)憎恨 憎恶

同情←→反感tóng qíng ← → fǎn gǎn

同情:对于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反感:反对或不满的情绪。
【例】 连长连不得不以毫无同情心的语气命令她们起来,立即开设电话站。(徐怀中: 《西线轶事五》) 原来,石红刚一找到谢惠敏的时候,谢惠敏见石红工作这么积极,还挺高兴。可是一听是找到一块儿去读一本外国小说,她就打心眼里反感。(刘心武: 《班主任》)

同情

同情

哀(哀闵)
产生同情心:见哭兴悲
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有同情心,切不可幸灾乐祸:哀矜勿喜
容易受感动而产生同情或怜悯:心软
神情凄楚或处境不佳,令人同情:楚楚可怜 楚楚堪怜
对身处逆境的人表示同情和伤感:哀穷悼屈
同情和救济处于贫困或灾难中的人:矜贫救厄
同情和救助无子养老的穷苦人:矜贫恤独
同情和救助孤苦无依的人和穷人:悯孤恤穷 矜孤悯穷 矜孤恤穷
爱护老年人,同情穷人:惜老怜贫
爱护人才,同情弱者:爱才怜弱
敬畏人命,同情民众:畏天悯人
悲叹世道的不平,同情人民的疾苦:悲天悯人 忧天悯人 忧世悯人
给予同情:垂怜
同情并给予帮助:周恤
相互同情:隐志相及
有共同不幸遭遇或痛苦的人互相同情:同病相怜 同病相矜
惊讶而同情:惊怜
怜惜,同情:哀愍
怜恤,同情:哀敬
悲伤同情:酸柔 酸软
心肠软,重情面,容易同情或迁就人:心慈面软
深切同情:悯切
不值得同情:死不足惜
不容易受感动而产生同情或怜悯:心硬
(对于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同情)

另见:体恤 关心 爱护 救济 惋惜

☚ 同情   恻隐 ☛

同情/恻隐/怜悯/哀怜

☚ 崇拜和讨好外国人   同情 ☛

同情

一种高级情感。指个人或群体对于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同情是表示对别人的处境或行动表示理解或赞同。同情心的产生并非是由简单的社会道德刺激引起的,其中包含着人们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态度、观点。所以,同情之中具有较为浓厚的思想意识色彩。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同情心理与其所处的社会阶级地位相联系,因此,是有阶级性的。人们的社会地位或阶级地位越相近,引起相互同情的可能性就越大。

同情

同情Tongqing

对于别人的遭遇或行动在感情上发生共鸣。同情也是仁爱的一种表现形式(人道主义),亦是对他人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的基础是承认他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合法性,它表现为对他人的感情和思想能够理解,对他人的愿望能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并准备促进这些愿望的实现。同情是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人最简单,同时又是最基本的一种特性。同情可以以一定的方式限制人们的利己主义,因而就使每个人将自己摆到他人的位置上,并认为他人同自己一样。共产主义道德中的同情品质,要求给予人们真正的帮助,这种帮助必须符合他们的实际利益,而不应有任何别的附加目的。我们所提倡的同情,是对别人的权利的承认,是对人的严格要求,它没有降低个人的尊严,而树立了个人的尊严。

☚ 怜悯   道德感 ☛
同情

同情

道德感之一。是个人对他人的态度。具体表现为能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并给予道义上的积极支持。如人们对老弱病残者的关心;对鳏寡孤独及生活无着者的赞助;对因天灾人祸惨遭不幸者的支持;为含冤受屈者鸣不平等。同情心使人们对他人的思想感情和处境能够理解,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其基础是承认他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合法性。由于同情心使自己摆在他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为人着想,从而以一定的方式限制个人的利己主义思想。同情心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它有助于人们建立一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同甘共苦、团结信任的心理联系,促使社会风气的不断进化,一个人应该具备这种良好的道德品质。

☚ 谨慎   理智 ☛

同情

sympathy


同情

sympathy;compassion

同情

sympathize with;show (or feel,express)sympathy for
我很~你。You have my sympathies.or:My sympathies are with you./对他的处境,我深表~。I deeply sympathize with him in his plight;show deep or profound sympathy for his plight./他总是很~穷人。He never fails to show sympathy for the poor./对某人表示~feel (or express)sympathy for sb;sympathy goes to sb/表示由衷的~tender or extend one’s heartfelt sympathy to sb/激起~rouse one’s sympathy/失去~lose the sympathy of/赢得~gain or win the sympathy of/~某人的困难sympathize with sb in his difficult posi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