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善堂
澳门历史悠久的民间慈善机构。位于澳门半岛中部的庇山耶街。主要服务项目为恤贫施济、救灾、施棺赠殓、赠医施药、免费教育及免费托儿等。光绪十八年(1892年),正式命名为同善堂。以“同心济世 善气迎人”为宗旨。倡办者多为港澳及广东内地绅商乃至海外华侨。1893年在澳葡政府立案注册,1924年迁至现址,并创办“同善堂贫民义学”,1937年将原来的私塾改为小学。1938年与“澳门各界救灾会”等团体发起“献金救国运动”。1941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澳门粮食供应断绝,饿殍遍地,该堂肩负起向难民施粥救饥及赠药治病的赈济工作。1968年起改为每月派发白米,每年派出近4.5万公斤。冬季派发棉被寒衣各700多件。1953年崔德祺出任该堂主席后,将大堂改为候诊大厅,开办中西医诊所3间。打破以往“限额赠诊、限额用药”的惯例,每日免费诊治逾500人次。在免费教育方面也有显著成效,相继创办托儿所3间、小学及完全中学等,有学生1000多人,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并设有专业进修中心,为社会培育英才。同善堂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值理会,由42位社会俊彦组成,老中青结合。正副主席及值理均两年一任,可以连任。崔德祺连任主席40多年。崔氏家族、黄汉兴值理等三代入阁值理会,崔乐其副主席亦两代任值理会要职,并有不少资深值理。该堂每年的社会公益支出不断增加,1996年为2100多万澳门元。其经费来源于本地及海外人士及团体捐助和资产收益及政府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