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同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同余

同余tongyu

整数集的一种二元关系.对于给定的正整数m,若用m去除两个整数a和b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b对模m同余,记作a≡b (modm);若余数不同,则称a,b对模m不同余,记作a≢b(modm).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要注意的常常不是某些整数,而是这些整数用某一固定整数去除所得的余数,例如几点钟就是用24去除某个总的时数所得的余数,又例如星期几就是用7去除某一个总的天数所得的余数.由此可见,同余概念是从人们实践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
容易看出,a≡b (modm),或m|a-b,或a=b+mk(k为整数),是a与b有同一关系的三种不同表达方式.
从同余的定义出发,立即可以得到它的下述性质:
❶a≡a(modm) (反身性);
❷若a≡b (modm),则b≡a (modm)(对称性);
❸若a≡b (modm),b≡c(modm),则a≡c(modm)(传递性).因此对整数集合来说,同余是一个等价关系.对于给定的任一正整数m,利用“模m同余”这个关系,可以把全体整数进行分类.

☚ 孪生素数猜想   同余的性质 ☛
同余

同余Tongyu

给定自然数n,如果对于整数a和b有a=n·q1+r1 (0≤r12+r2 (0≤r21=r2,我们就说a与b对于模n同余,记作a≡b(modn)。上式叫做同余式, 读作“a与b对于模n同余”,或读作“对于模n,a与b同余”。例如,35和43被8除,得到的余数都是3,我们就说35与43对于模8同余, 记作35≡43 (mod8)。
a与b对于模n同余的充要条件是:a与b的差能被n整除, 即n|a-b。
同余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用到,例如“每星期三上体育课”就是用了对于模7的同余的概念。又如,1991年元旦是星期二,问1992年元旦是星期几?因为1991年是平年, 有365天, 而365=7×52+1, 所以1992年元旦应是星期三, 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对于模7的同余问题。
根据同余的概念和整除性定理, 可以得到以下关于同余的性质:
❶a≡a(modn)(自反性);
❷如果a≡b (modn),那么b≡a(modn) (对称性);
❸如果a≡b (modn), b≡c (modn), 那么a≡c (modn) (传递性);
❹如果a≡b (modn),c≡d (modn), 那么a+c≡b+d (modn), a-c≡h-d (modn);
❺如果a≡b(modn), c≡d (modn), 那么ac≡bd (modn)。例1:求5013被7除所得的余数。因为50≡1 (mod7),所以5013≡113(mod7), 即5013≡1 (mod7), 故5013被7除所得的余数是1。例2:如果整数a和b被9除所得的余数分别是r1和r2, 则a和b这两个数的积与两个余数的积对于模9同余。因为a≡r1 (mod9), b≡r2(mod9),所以ab≡r1r2(mod9)。例3: 任何正整数与
它的各位数字的和对于模9同余。
an·10n+an-1·10n-1+……+a1·10+a1,因为10≡1(mod9),所以10n≡1 (mod9),an·10n≡an(mod9),……,a1·10≡a1(mod9),a0≡a0(mod9),因此 an·10n+an-110n-1+……+a1·10+a0≡an+……+a1+a0(mod9), 即a≡an+……+a1+a0 (mod9)。
由上述例2和例3,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常拥的检验正整数计算的方法一弃九验算法(简称弃九法):设如果an+an-1+……+a0(bn+bn-1+……+b0) ≠(ce+ce-1+……+c0)(mod9),那么ab≠c。例:用弃九法检验12345×67891=838114385的正确性。因为12345≡1+2+3+4+5≡6 (mod9), 67891≡6+7+8+9+1≡4(mod9),838114385≡8+3+8+1+1+4+3+8+5≡5mod9, 4×6=24, 245 (mod9), 所以12345×67891≠838114385,原等式不正确。弃九法的优点是验算速度快, 但应特别注意的是当使用弃九法时, 如果 (an+an-1+……+a0) (bm+bm-1+……+b0) ≡ (ce+ce-1+……+c0) (mod9), 也不能肯定ab=c是正确的。例如,21×5=114显然是错误的,但3×5≡15≡6(mod9), 114≡6(mod9), 用弃九法检验无效。

☚ 最小公倍数   中国剩余定理 ☛

同余

congruenc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