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吊脚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吊脚楼diao4juo2nou2

(名)用支柱撑在水面上或地面上的房屋:丁香香呆在家里,实在无聊,有时,整整半天坐在~上,忧悒地望着江对面。(青83.11.54) |座楼房颇有傣族竹楼的风味,人们就称它为~。(川文82.3.26)

吊脚楼1949用支柱撑在水面上或地面上的房屋。西南官话。四川成都〖〗。1983年11月《青年作家》:「有时,(丁香香)整整半天坐在~上,忧悒地望着江对面。」钟茂煊《「怪物」刘师亮外传》:「两头是路穿心店,三面临江~。」湘语。湖南邵阳。李岸《父子风流》:「即使是新娘的父亲…要同自己的女儿说话,也只能站在~下,…请伴娘下来,代为传递。」

吊脚楼

土家族、苗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川东南黔江地区。多利用山坡的自然地势,于下方竖较长的木柱,上方竖较短的木柱支撑,上铺楼板。楼上为居室,楼下放杂物或作牛羊圈。楼的一边、两边或三边都有走廊。外面以木栅为栏干,房屋一般以7柱、9柱或11柱为一列,中柱的高度一般为一丈五八、一丈六八、一丈七八、一丈八八等。中间为堂屋,两边为卧室、客房或厨房。卧室装有地楼板,离地一米左右,门口安有楼梯。卧室外设火铺,四面用木板做成框,里面用土填实,中间烧火,火上吊鼎罐,平时用于煮饭或烧水。火铺周围摆若干草凳,供家人或客人围坐之用。川东的汉族也喜欢住吊脚楼房子,但火铺为土家族、苗族所特有。

吊脚楼

吊脚楼

在我国广西、贵州、云南一带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一种干栏式住宅。由于这一带地区多属山区,气候潮湿多雨而且炎热,为了通风避潮和防止野兽的侵害,采用这种房屋下部架空的住宅形式。住宅随着山势的高低而建造,前后立柱也随地势长短不同地立在陡坡上,房屋分上下两层,下层多畅空,里面多作牛、猪等牲畜棚及储存农具与杂物。楼上为客堂与卧室,四周伸出有挑廊,主人可以在廊里做活和休息。这些廊子的柱子有的不着地,以便人畜在下面通行,廊子重量完全靠挑出的木梁承受,所以这种住宅往往是里边靠在山坡上,外边悬吊在空中。这种建在山坡上的住宅称为吊脚楼。这种形式住宅在贵州东南苗族、侗族地区最为流行。

☚ 一颗印   竹楼 ☛
吊脚楼

吊脚楼

传统特色民居。流行于湘西苗、侗、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一种全木结构半干栏式建筑,为湘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最常见的民居,也是湖湘传统民居建筑样式中最为世人所倾倒的特色建筑物。吊脚楼大都依山傍水而建,即所谓“山地水居”。《楚辞·湘夫人》记载着:“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可见这种建筑形制至少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苗家吊脚楼用当地盛产的杉木搭建成两层楼的木构架,全部结构用卯榫嵌合,不用一颗钉子,柱子因坡就势长短不一地架立在坡上; 房屋的下层不设隔墙,里面作为猪、牛的畜棚或堆放农具和杂物的处所; 上层住人,分客堂和卧室,客堂中置火炉,为主要的日常生活起居及待客场所; 四周向外伸出挑廊,可供主人在廊里做活和休息。廊柱大多不是落地的,以便于廊下通行无碍,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楼板层挑出的若干横梁,廊柱辅助支撑,使挑廊稳固地悬吊在半空。这种住宅因其外形和结构特点被称为 “吊脚楼”。其优点是,人住楼上通风防潮,又可防止野兽和毒蛇的侵害。侗家吊脚楼多为三层,高的有五六层,沿等高线横向排列。一般底层架空,饲养牲畜和安置石碓等生产生活工具; 楼上住人。楼上有外廊、堂屋、卧室。外廊前伸,饰以栏杆; 室内中为堂屋,左为卧房,右为火塘。建筑样式多为四排三间,与苗寨吊脚楼相比,侗家吊脚楼除了火塘的位置不同外,每排还有“五柱五瓜” 或 “五柱七瓜”。侗家称“柱” 为 “母” 而“瓜”为“子”,“瓜” 多寓意为求多子多孙。屋面多为两面分水的悬山顶,盖杉木皮或小青瓦; 前檐高称为 “凰抬头”,后檐低称为“金鸡摆尾”,飞檐翘角、古朴端庄。吊脚楼前后还有晒糯禾把的高大木架——“禾晾”。与苗、侗两个民族相比,土家族吊脚楼的形制差异多为在住宅的两侧建环抱式附属建筑。具体房屋样式为: 一正两厢 (也有一正一厢的),其厢房为吊脚楼,吊脚楼的底层也相对低矮,悬空主要是为了防潮防虫,使二层的居住间更加干燥和干净。二层住宅正中的堂屋是家庭公共活动场所,并用以供奉祖先和接待客人; 神龛上有 “天地君亲师” 牌位,牌位两侧为祖宗及诸神之位。堂屋两旁的厢房称为人间。每一边的人间分为前后两间,前为火铺房,后为卧室或贮藏室。整座房屋的出檐很深。

☚ 过山   竹枧引水 ☛

吊脚楼

木结构建筑。又称吊楼。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西部壮、土家、苗、布依、侗、水等民族地区。为在房舍的一侧临空扩建的住房,好似吊在主建筑一边,故名。有的在下面支撑木柱。多住人,或放杂物。下面可作养畜或堆杂物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