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吉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吉林❶地名。在吉林省中部偏东。本名“吉林乌拉”,满语“沿江”之意。明清之际,曾在此造船,故又称船厂。明初为乌拉卫属地。清康熙十年(1671)调宁古塔副都统驻船厂,监督流人造船,并营建城池。两年后城建成。十五年(1676)宁古塔将军移驻此城。雍正四年(1726)设永吉州。乾隆十二年(1747)裁永吉州,设吉林厅。二十二年(1757)将所辖黑龙江地域划出,改宁古塔将军为吉林将军。光绪八年(1882)升吉林府,隶吉林分巡道。三十三年(1907)吉林建省,为吉林省治。1913年改吉林府为吉林县。1929年改吉林县为永吉县。同时设吉林市政筹备处,市内设五区。1936年设吉林市,仍存永吉县。1948年成立省、市人民政府。1954年省府迁往长春。1958年领永吉、盘石、舒兰、蛟河、桦甸等五县。1966年市、地分设,所辖五县归永吉专署。1969年市、地合并,撤销永吉专署,仍领永吉等五县。地处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第二松花江从南到北贯通全市。有“化工城”之称。形成以化学工业为主体,包括电力、冶金、造纸、钟表、制糖、电子、纺织等多种工业部门体系。长图、吉沈、吉哈等铁路于此交会。有北山公园、江南公园、江堤雪柳、龙潭山公园等名胜,古迹有西团山文化遗址、龙潭山山城、阿什哈达摩崖等。 吉林 吉林古时名城。今为吉林省吉林市。清康熙十年(1671年)移副都统于此镇守。十五年移宁古塔将军镇守,称吉林将军。雍正五年 (1727年) 置永吉州,十二年改设吉林理事同知,乾隆十二年 (1747年) 置吉林厅,光绪八年 (1882年) 置吉林府。清康熙十二年筑城,乾隆七年重修,城周长一千四百五十一丈,高一丈,设城门五座,西一门,东、北各二门。今存龙潭山、北山、松花湖、阿什哈达摩崖、乌拉古迹等名胜古迹。 ☚ 宁古塔 奉天 ☛ 吉林 吉林Jilin吉林省省辖市,第二大城,我国重要化工基地。旧称“船厂”。原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1682年康熙帝到吉林,称此地为“江城”,遂成别名。在吉林省中部偏东,第二松花江中游,长图、沈吉等铁路交点。全市辖昌邑、船营、龙潭、郊区4个区、1个左家特区和永吉、磐石、舒兰、蛟河、桦甸市5个县市。总面积2.7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21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9平方公里。1988年底市区非农业人口99.87万。有汉、满、蒙、回、朝鲜等23个民族。吉林市历史悠久,唐、辽、元、明、清历代都有行政管辖机构。1673年建成吉林城,成为省城,至1954年吉林省会迁往长春,一直为吉林省的政治中心。1929年曾改永吉县,1936年设市,1954年为省辖市。吉林是我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这里有我国首座化工企业——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全国第一个大型冶金企业——吉林铁合金厂,全国目前最大的制浆造纸综合性企业——吉林造纸厂,我国最大的染料厂——吉林染料厂和吉林碳素厂、吉林电石厂、吉林化肥厂等。这些大型企业的许多产品在国内占首位,有的达全国产量的10—20%,畅销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因此,吉林市又被称为“化工城”。目前全市以这些大企业为主体,形成了化工、电力、汽车、机械、水泥、轻工、纺织、化纤、塑料、电子、冶金、造纸、医药、制糖、酿造、食品等门类齐全的基础雄厚的工业体系,大小工业企业共有2590个。1988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5.64亿元。吉林市还是东北区主要电力枢纽。这里有我国第一个大型水电站——丰满发电厂,目前正在建设东北区最大的水电站——白山水电站。吉林高等学校有电力学院等。吉林三面临江,四面环山,山水秀丽,冰雪壮观,风采迷人。主要风景游览点有:十里江堤树挂奇观、松花湖及滑雪场、龙潭山鹿场、明代阿什哈达摩崖碑、北山公园、满族发祥地乌拉街古城等。 ☚ 长春 哈尔滨 ☛
☚ 吉林省 一、长春、四平、白城旅游区 ☛ 吉林省名。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人口2465.87万。省会长春市。松花江自吉林以下可通航。工农业均比较发达。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