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的排练
通过指挥特有的排练手段,调动合唱队员的专业技能和情感,将歌曲从乐谱变成实际音响,并通过指挥的处理和再创造,使歌曲表现得更加生动和完美。进入排练前,指挥应当做如下的准备工作:
❶阅读总谱。熟悉和分析作品,明确作品的主题思想,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以便确定基本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了解曲式结构、段落层次和音乐的起伏,分清声部之间的关系,了解作品的织体、和声或复调的特点,转调手法;找出作品的高潮和难点,确定排练时的重点。
❷制定歌曲处理方案。根据歌曲的基本感情,安排恰当的速度、力度和色调的变化,如果是齐唱,可适当选用不同的演唱方式(轮唱、领唱等)。
❸设计指挥动作。重点应注意歌曲的高潮,需要提示的演唱难点,音乐的变化和声部进出的提示等。
❹制定排练计划。根据实际情况,把排练安排得紧凑合理,在一组歌曲中,可以先易后难,使合唱队员能很快地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心理上为以后的排练打下基础。指挥应当提前来到排练场所,检查排练的准备情况,包括场地的整洁、座位的排列等。合唱队员应按照事先排好的座位入座,点名、记录考勤后开始排练。每次以90分钟或2小时为宜,中间可休息一次。排练包含以下内容:
❶通过范唱介绍作品。把歌曲的艺术形象初次展示给同学,激发对歌曲的喜爱感情。范唱前先对歌曲的音乐风格、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做简单介绍,然后介绍旋律声部和其他声部。也可以先进行范唱,后介绍。范唱方式可以是教师弹奏、自弹自唱,利用录音,还可以找几位视唱能力强的同学范唱。
❷视唱曲谱。结合视唱练习,熟悉曲谱。可先一齐唱旋律声部,再依次唱其他声部,使大家对每个声部都有所了解,然后再唱会自己的声部。
❸唱会歌词。可先对歌词进行分析、朗读,然后看谱唱词,防止因为唱歌词而唱错乐谱。
❹声部分析。通过视唱,大家对歌曲有了初步印象,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区分各声部的异同和相互关系(如节奏、声部的进入、不同声部的音乐特点等)。
❺合排。由单声部齐唱进入多声部合唱,要求大家一边唱自己的声部,一边倾听其他声部,培养由单纯“横”的旋律感改变为“竖”的和声感。为了便于倾听,可以用轻声唱,为了节省精力,也可以改变调性,降低音高。除非声部感到十分困难,尽量少用或不用伴奏。遇到音准有误、节奏有误、发声方法有误时,应立即停下来,指出并改正后,再往下唱。
❻解决难点。常见的难点有音准(小2度,增、减音程,大跳音程,变化音程等)、节奏(长时值延长音、附点、切分、三连音等)、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声部交错进出、转调、快速、密集的歌词等。
❼解决重点。歌曲段落的衔接,高潮的铺垫与高潮,复调段落,富有特色的乐句,独特音乐风格的掌握和咬字、吐字的困难之处等都属需要重点解决的地方,应多次练习以达到要求。难点和重点要单独地、反复地、细致地练习,但是切忌没有要求的反复,事倍而功半。
❽合成。合唱排练的最后阶段。通过前面的工作,解决了所有的难点和问题,这时便应恢复原调、放大音量、带着感情进行合成。可以先分段再全部,也可以先全部再分段,目的都是要求完整,要有完整的音响、完整的感情和音乐表现。如果发现还有难点,可以暂时局部排练;如果必须背唱,便不应再看歌篇;如果是乐队伴奏,应当在乐队排练成熟以后再合成。全部合成以后,这首歌的排练即告结束,可以进入下一个歌曲的排练。这时指挥可稍做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做下次排练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