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曲目的选择与改编
应选择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能为中学生理解和演唱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
❶思想内容健康,能够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情趣,不唱软化、腐化、格调低下的歌曲。
❷艺术性强、富于形象思维、艺术水平较高的歌曲,这些歌曲能寓教育于音乐形象之中。
❸重视民族特点。民族风格较强的曲目,包括改编的民歌,应占一定的比例。
❹符合中学生特点。歌曲的内容、情趣要为中学生理解和喜爱。
❺重视时代特点。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曲目。
❻注意多样化。曲目的品种风格要多样化,除有伴奏的曲目外,也要唱无伴奏的作品,这对训练合唱的统一、平衡、和谐大有益处。
❼曲目演唱技巧的难度, 一般应与合唱团演唱水平相适应,也可选择一二首稍难的曲目,它将促进合唱队水平的更快提高。为了增加合唱队员的演唱兴趣,使曲目的难度适合合唱队演唱水平,教师可对曲目进行适当地改编和加工,常用手法如下:
❶运用多种演唱方式的变化。独唱、齐唱、领唱、合唱、重唱、对唱、哼唱、精彩乐段的反复再现、用虚词烘托唱等多种演唱方法,可从中选择符合歌曲艺术形象的手法加以利用。
❷增加声部。即由单声部曲调改编为多声部合唱,因而扩大了音域,丰富了和声音响,加强了艺术表现力。给主旋律配以节奏相同的支声声部,是运用最多的一种手法。如《小小少年》:

给主旋律配以节奏不同的对比性和声声部,如《小竹桥》:

给主旋律配以适合的音型性伴唱声部。如

配以长音伴唱声部,色彩可浓可淡,可以在旋律声部的上方或下方,在织体节奏上与主旋律形成对比,起着气氛的烘托或和声背景的作用,如《我们的田野》:

将主旋律进行压缩重复或变化重复。
❸混声合唱曲目的简化。是指减少声部,压缩音域,降低演唱难度而言。总之,改编的原则是不违背原作的艺术形象、演唱风格,只能在原作基础上加工与简化,适当发挥与丰富,在技巧难度上更接近合唱队的演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