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司隶校尉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司隶校尉部

 西汉征和四年,(前89年)所设置。司隶校尉也相当~州的刺史,不过因为他所监察的是近畿各郡,所以在名义上、权力上都异于其他各州的刺史。司隶校尉与州刺史,不是行政官吏而只是负监察责任的人员,当然不能算是地方政府的一级。
 司隶校尉部所属郡名为京兆、扶风、冯翊、弘农、河内、河南、河东。管辖的范围就是今陕西秦岭以北,陇县、彬县、黄陵、洛川、宜川以南,山西永和,汾西以南,霍县、沁水、阳城以西,西峡以北地区,东汉成为行政区,治雒阳(今洛阳市东北)。

司隶校尉部

简称司隶,西汉征和四年(前89)设置,掌京畿7郡捕督奸猾,察举百官以下犯法者。辖地相当于今陕西省秦岭以北,陇县、洛川、宜川以南;山西省永和、汾西以南,沁水、阳城以西;河南省安阳、新乡、中牟以西,新郑、汝阳、西峡以北地区。东汉改为行政区,治所设在雒阳县(今洛阳市),西晋改为司州。东晋永宁二年(351)前秦以雍州改置,领京兆、冯翊、扶风、北地、咸阳、始平6郡。辖地约为今关中平原,治所在长安城,故址在今西安市未央区汉城乡,义熙十四年(418)大夏占据后废。

司隶校尉部

司隶校尉部

古行政区名。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置司隶校尉,察三辅、三河、弘农七郡。《后汉书·郡国志》载,司隶校尉部辖河南尹、河内、河东、弘农、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七郡。以今地而言,东起河南安阳、中牟,西至甘肃华亭,南达秦岭,北包山西隰县。其中后三郡皆在关中。东汉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三国魏和西晋时改为司州,辖区仅黄河以东部分。

☚ 三辅   凉州 ☛
司隶校尉部

司隶校尉部

官署名。汉代置。掌察百官犯法者。《辞海》:“司隶校尉部:西汉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置,掌京畿七郡捕督奸猾,察举百官以下犯法者。”

☚ 司籍所   思谏检院 ☛

司隶校尉部

简称“司隶”。西汉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置。督察京畿七郡。东汉时期成为行政区域,治今河南洛阳市北。西晋时期改为“司州”,治今洛阳市东北。永嘉(307—312)后废。

司隶校尉部

司隶校尉部

西汉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置。掌京畿、三辅、河东、河南、河内、弘农等七郡(三辅相当于三郡)捕督奸猾、察举百官以下犯法者。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北,陇县、彬县、黄陵、洛川,宜川以南;山西永和汾西以南,霍县、沁水,阳城以西和河南安阳、新乡,中牟以西,新郑、汝阳、西峡以北地区。设司隶校尉官,秩二千石,和州刺史作用相同,但比州刺史地位高。属官有从事,假佐等,又率领有由一千二百多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武装队伍。东汉迁都洛阳,仍置司隶校尉,督察三辅。但东汉的司隶校尉部已成为行政区(相当于州),治所在𨿅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罢司隶校尉及凉州,以其郡国在关中置雍州。三国魏通称司隶校尉为司州, 西晋始定为正式名称,辖境缩小,不包括今黄河以西及华山以西地区。晋十六国时期,前赵刘曜都长安复置司隶校尉于长安,后赵石勒改为雍州,前秦苻健再改司隶校尉,苻坚时分司隶为雍州, 此后在陕西境内再没设置过司隶校尉。

西汉关中三辅政区形势图

☚ 三辅   雍州 ☛
000002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