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司牧安骥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司牧安骥集》Simu’s Collection of Equine Medicine

中国唐代的一部综合性兽医学著作。简称《安骥集》。原书约成于833年以前。内分医三卷、方一卷,共四卷。作者李石。1135年冯长宁、卢元宾等重新梓刻刊行,称为新刊校正本。金元时期,本书增补成八卷,增添的主要内容是卷五黄帝八十一问并序,此卷为金朝人于1192年所写;卷六为新添马七十二恶汗病源歌,治一十六般蹄头头痛,杂论十八大病;卷八为北宋王愈编纂的《蕃牧纂验方》。本书曾多次校正重梓,元代兵部员外郎张穆仲,明代太常卿杨邃庵、苑马寺卿车霆等都曾校正重刻梓行。明代弘治十七年的刊本为现存的最善本。
本书内容系汇集唐代及其以前的主要疗马学著作编成集刊形式的一本书。内容包含相马外形学、针灸火烙、脏腑学说、中药方剂、马病各论和诊断治疗等五部分。在相良马论、相良马宝金篇中,指出有利于马体运动速度和负载力的各种体态外形,特别指出“相马不看先代本,一似愚人信口传”,已认识到良马与品种、血统谱系有密切关系。在旋毛论中指出马的六个优良品种的毛色特征,并痛斥旋毛主吉凶的迷信思想。口齿论根据马的切齿形态以鉴定1~32岁马的方法,本书收载的伯乐针经,是现存最古的兽医针灸学文献,列穴位77个。这些穴位在兽医临证上至今广为应用,成为基础穴位。增补进去的伯乐画烙图和歌诀是治疗顽固性跛行的一种特殊疗法,对马四肢关节部位的鞬鞘炎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五脏学说是中兽医的基础理论,本书共收载五脏论四篇。它们是中兽医学中脏腑经络学说的古典性著作,其中王良先师天地五脏论侧重于马体针灸解剖和经络,因而《马书》将它列在针灸卷卷首。师皇五脏论、胡先生清浊五脏论、碎金五脏论3篇侧重于马体的生理、病理和药治。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中兽医学均以此4篇五脏论作为理论依据。
马病诊断和治疗是本书的核心内容,约占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其中造父八十一难经侧重于疾病的区别诊断;看马五脏变动形相七十二大病罗列了72种马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起卧入手论和三十六起卧图歌对粪结症的直肠入手触诊和打碎结粪,对真性疝痛、假性疝痛的区别诊断和治疗有系统的介绍;三十六黄、二十四黄、疮肿病源论是专论疮、黄、疔、毒病症的篇章,内容广泛而系统。卷七和卷八为《安骥集药方》和《蕃牧纂验方》,共录经验效方209个,其中有许多方剂现在还在应用。由于本书是集刊,且增补过,故对疾病的认识、治疗水平等存在着差异。这在参阅本书时应有所了解。
本书经历多次重刻和翻印,错漏字很多。1957年谢成侠据南京图书馆藏五卷残本加以标点,由中华书局重印出版,但对原残本的错字未加校刊。1959年邹介正将现存各版本集中,作校注1 800多条,由农业出版社出版。


《司牧安骥集》Simu's Collection ofEquine Medicinc

唐代综合性兽医学著作,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中兽医专著。又名《安骥集》。编纂者李石(783~845)。共四卷,分医三卷、方一卷。1135年重梓,称为新刊校正本。药方单独成书时名《安骥药方》。金元时期,增补成八卷本,增补的内容有北宋王愈《蕃牧纂验方》、金朝人的“黄帝八十一问”和“新添马七十二恶汗病源歌”等。系汇集唐代前后的主要兽医学论著编纂而成,对马病的诊断治疗有较系统的论述。本书在相马外形学中,首先提出选育良马要查阅良马的血缘系谱; 在旋毛论中指出中国古代马的60个优良品种的毛色特性。本书收录的《伯乐针经》是现存最早的兽医针灸文献,所列的穴位至今仍在兽医临床上广为应用。收载的4篇五脏论系中兽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的经典著作,自宋至今的许多中兽医书都予转抄作为理论依据。马病诊断和防治是本书的核心,诊断也可以疾病各论的形式分述各病的症候特点,“造父八十一难经”和“黄帝八十一问”侧重症候诊断,“看马五脏变动形相七十二大病”和“新添马七十二恶汗病源歌”是症候诊断和治疗俱全的疾病各论,“三十六起卧病源图歌”、“三十六黄”、“二十四黄”、“疮肿病源论”等是腹痛起因和疮黄疗毒症的专论。《安骥药方》和《蕃牧纂验方》是唐宋时期的方药书,其中有些处


《司牧安骥集》书影

方至今仍在临床上应用着。本书在宋、元、明代为学习兽医必读书。曾经多次翻刻重印。仅明代就有监本、增广监本、重刻增广监本补阙注解等版本,均已佚失或残存。北京图书馆有残存的两卷本,南京图书馆有残存的五卷本。195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五卷残本,1959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了邹介正校注和补阙的八卷本。

司牧安骥集

兽医学著作。又名 《安骥集》。唐·李石撰。原书4卷,此后屡经增补修订,现存有5卷本及8卷本。原书所收集的内容均系唐以前的多种兽医学资料,经后人增补。现存本中已杂有一些宋代的兽医论述。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马病的诊断和针烙、中药治疗方法。是我国在宋、元、明时期学习兽医必读的著作,并有一定的国际影响。日人曾据此编译成《假名安骥集》12卷。国内现有1957年中华书局的校刊铅印本。

《司牧安骥集》Simu's Collection of Equine Medicine

简称《安骥集》。唐代的综合性兽医学名著。李石编著。约成书于833年以前。原书本为医三卷,方一卷,共四卷。齐阜昌五年(1134)有新刻校正本。金元时期增补成八卷,增添内容是“黄帝八十一问”并序,新添“马七十二恶汗病源歌”,治一十六般蹄头头痛,杂论十八大病,以及《蕃牧纂验方》(北宋王愈编)等。本书曾多次校正重梓,明代弘治十七年(1504)的刊本为现存最善本。本书集唐代及其以前主要疗马学著作之大成,内容包含相马外形学、针灸火烙、脏腑学说、中药方剂、马病各论和诊断治疗等五部分。马病诊断和治疗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书中的四篇五脏说和七十二大病等为传统中兽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安骥集》一向视为研究中国古兽医学术发展的经典著作,自宋代至明代的数百年中,始终是学习兽医的必读教材。

司牧安骥集

司牧安骥集

古代兽医学专著。一名《安骥集》。四卷。宋李石(生平不详)撰。伪齐阜昌五年(1134)重刻,题为《司牧安骥集方》,共四册。现传本从明《永乐大典》中辑出。它对马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作了系统的论述,内容有五劳、七伤、杂病歌、腾驹牧养法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兽医学专著。
此书的作者与版本问题较为复杂,王毓瑚曾对之进行过探研,说:“《宋史·艺文志》医书类有《司牧安骥集》三卷,又有《司牧安骥方》一卷,两书合起来恰与伪齐付刻的原稿册数相符,可能就是把原书中药方的部份摘出单行,所以分而为二。又据《宋志》,这两部书的撰人都是李石。其人的生平和时代不得而知。《陕西经籍志》以为是唐朝的宗室。只是古代姓李名石的人很多,如果另外没有切实的根据,似不应随便加以肯定。虽则如此,我国古代兽医的知识,早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唐代的医学昌明,马政更极为可观,当时写成这样一部书,原是完全可能的。无论如何,在伪齐以前早已有了此书,现在把它安排在北宋时期,应当是绝无问题的。”(《中国农学书录》)《司牧安骥集》对后世影响甚大,在宋、元、明时期广为流传,并有《司牧安骥方》的“增广”、“补注”或“补阙注解”等不同版本。
主要版本有《永乐大典》的三卷本、明弘治年间二卷本、明万历年间五卷和八卷本。

☚ 北山酒经   香谱 ☛

司牧安骥集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兽医著作,也是第一部中兽医教科书。唐李石所著,成书于唐末至北宋年间,是收集多人作品编成。记载当时北方某些地区常见的家畜疾病和治疗方药,是宋、元、明代兽医必读的书籍。现世所见均是经后人增补过的版本。1959年邹校本8卷。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司牧安骥集sīmù’ānjìjí

兽医书。又名《安骥集》。4 卷(后有5 卷与8 卷本)。唐·李石撰。撰年不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马病的诊断和针烙、中药等治疗方法, 是现存较早的一种兽医学专书。日人曾据此书编译成《假名安骥集》12 卷。国内现有1957年中华书局的校刊铅印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