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功Sīgōng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世本》注云:“晋大夫司功景(之)子士丐、弟他,因官氏焉。”丐,或作“匄”;他,或作“佗”。(按:《姓氏考略》据《世本》注云:“晋士匄弟佗为晋司功,以官为氏。”与郑说微别。《姓氏词典》称其源二: ❶春秋时晋士匄弟佗为晋司功,以官为氏。(据《世本》) ❷《太平图话姓氏综》:晋司功景子之后。与郑意殊异。司功景子,意为“司功景(之)子”,——“士丐”及其“弟他”。 司功官职名。全称为司功参军事,为唐代地方诸州佐治之官。参见“功曹”。 司功官名。参见〔功曹〕。 司功 司功官名。唐代京畿县均设此官。《旧唐书·职官志三》:“司功,〔佐3人,史6人〕。” ☚ 司阶 司法 ☛ 司功❶官署名。隋文帝开皇三年(583)由功曹改为此称,置在诸卫、诸率、诸王府,及京兆郡,大兴、长安两县,其他各州、郡、县亦置。掌薄书、考课、假使、祭祀、礼乐、学校、表疏、医药、书启之类,其长官为参军。唐沿置,在州中的长官为参军事,在县中为佐。
❷司功参军事、司功参军的简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