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史达祖《秋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史达祖《秋霁》

《秋霁》

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废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嫌风力。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念上国,谁是脍鲈、江汉未归客? 还又岁晚,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露蛩悲,清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年少俊游浑断得。但可怜处,无奈苒苒魂惊,采香南浦,剪梅烟驿。

【注释】 ①苍苍:辽远貌。②虚阁:空阁。温庭筠《宿云居寺》:“虚阁披衣坐,寒阶踏叶行。”雁程:雁远飞。嫌:憎、怕。③渠:他。入眼:看中。南山:泛指住地南面的山。④上国:京师、国都。脍鲈:细切鲈鱼为片。晋人张翰,任齐王冏之东曹掾,因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辞官,命驾归。此句作者以张翰自比。江汉:长江与汉水。⑤岭寂:冷清,寂寞。鲍照《舞鹤赋》:“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 ⑥露蛩:指在秋露降下时悲鸣的蟋蟀。⑦俊游:胜友、良朋。浑断得:《诗词曲语词汇释》:“断:亦作断当,商订之辞。又作订约。断俊游即约俊游或订俊游也。”浑:同“还”。⑧苒苒:柔弱貌。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剪梅:《荆州记》:“陆凯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译文】 江水茫茫,望柳倦荷愁,共感这一派秋色。残破的楼阁先感凉意。古帘空挂天色暮,远飞的大雁最怕风力太急。我独处异地,何曾有、故乡消息。朝夜以思,何能忘,西湖葛岭、南山青碧。想京师,谁念我,羁旅江汉未归客?

时将岁末,瘦骨临风,夜听秋声,令人倍感孤寂。蟋蟀悲鸣,冷屋孤灯,夜读书不觉愁肠干结。对明镜,昔日青丝,今已鬓白。年少良朋怎约得。最可怜的是,夜卧不安魂惊起。待明朝,南浦采花,长驿寄梅。向故人表我一片心迹。

【集评】 清·戈载:“(梅溪)集中如《东风第一枝》、《寿楼春》、《湘江静》、《绮罗香》、《秋霁》皆推杰构。”(《宋七家词选》)

近代·俞陛云:“因秋至而动归思,集中《满江红》有‘好领青衫’句,《齐天乐》有‘郎潜几缕’句,此词亦在宦游时思归而作耶?废阁古帘,写景极苍凉之思。下阕冷屋摊书,故交零落,虽剪梅采绿,风物依然,而俊游云散,唯孤秀自馨耳。”(《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这首词大概作于嘉泰元年(1201)认识张镃以后。词中称“故园信息”、“念上国”,可见词人当时正远离家乡,远离京都。而“江水苍苍”句说明他当时位处江边。“谁是,脍鲈江汉未归客”句,乃反用张翰的典故,词人并非期望归隐,而是由张翰可以回吴中家乡享用莼羹、脍鲈而生思乡之念。尽管这句开头有“谁是”二字,此乃反躬自问。江汉未归之客正是词人自己。可见当时词人正客居江汉。词中还以一系列凄凉阴冷的画面,来揭示出自己处境的不幸和地位的低下。陈匪石在论及这一句时也说:“唯‘汉’字似无着落,寻‘留别’之《水龙吟》有‘楚江南’之语,梅溪于荆楚间必有故实,惜不可考耳。”(《宋词举》)这种推测是有道理的。他中年时在荆楚一带生活过一段时期。他的行踪当从汉水到湘江北部沿长江两岸一带,可能还做过幕僚之类的小官。这首词当是这段生活后期的作品。


唐宋词之《史达祖《秋霁》》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史达祖《秋霁》

史达祖《秋霁》史达祖

史达祖

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虚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嫌风力。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念上国。谁是、脍鲈江汉未归客。还又岁晚,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露蛩悲、清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年少俊游浑断得。但可怜处,无奈苒苒魂惊,采香南浦,翦梅烟驿

注释 ①渠:它。此处指“南山”。②“脍鲈”句:《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张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以归。”③翦梅:《荆州记》载:“陆凯、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溪山秋霁图(局部) 【宋】 王诜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

鉴赏 这首《秋霁》词,是史达祖被贬江汉时的作品。史达祖是开禧三年(1207)被黥面流放到江汉一带的。开禧北伐失败,史弥远政变,太师韩侂胄遇害身死,他被牵连下狱,家产也被抄没。写作此词时他被贬已有几年时间,大约作于嘉定五年(1212)前深秋时节。

此词和《齐天乐》一样,都寓有身世之慨,命运之悲,是一首伤秋怀归的咏怀词。词的上片处处皆有秋的悲凉和怀归的愁郁。“江水苍苍”,已有秋的肃杀之感。“倦柳愁荷”,是秋气至而百物凋。“共感秋色”,一个“共”字,道出内心凄惶之情。“虚阁先凉,古帘空暮”,皆是极荒凉之景象,亦是怀念故园之衬托。“雁程最嫌风力”,是难得故园消息,此情此景,人何以堪! “脍鲈江汉未归客”,用张翰见秋风而归典,张翰可归而己不可归,词写至此,情感更加抑郁。

词的下片仍然不离秋的悲凉,而由怀归之情转为身世之恨。“瘦骨临风,夜闻秋声”,是不堪凄凉语。秋风“吹动岑寂”,是寒上加寒,冷上加冷,孤独寂寞之情更甚。“露蛩悲、清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是自况语,屡用潘岳未老头白典,饱含身世凄凉、命运多舛之恨。“但可怜处”几句,是客中送客,本已身处贬所,寄远之际更多一番不足为外人道的苦情。

整首词将伤时悲秋、叹老嗟卑、抑郁怀归、凄凉送客、自伤身世等几种错综复杂的感情交织融汇在一起,充满沉郁苍凉之感。

在结构上,此词细针密线,常常通过回忆、联想、想象等手法,前后回环,彼此照应,颇有曲折含蓄之妙。如词中之江水、柳、荷、虚阁、古帘、清灯、冷屋等都是实景,而“爱渠入眼南山碧”“年少俊游浑断得”“翦梅烟驿”则是回忆与想象。眼前景与过去之回忆和未来之想象穿插交织在一起,虚虚实实,摇曳生姿,使词作的时空结构获得了延展,增加了词的曲折含蕴美。(常迎春)

烟江叠嶂图(局部)【明】文徵明 辽宁省博物馆藏


史达祖《秋霁》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史达祖《秋霁》

《秋霁》·史达祖

史达祖

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废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嫌风力。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念上国。谁是、脍鲈江汉未归客。还又岁晚,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露蛩悲、清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年少俊游浑断得。但可怜处,无奈冉冉魂惊,采香南浦,剪梅烟驿。

此词为描写羁旅生涯中怀乡思别之作。写自己旅途中的所感所想,当作于驿店或邮亭中。

开首三句,总写秋景,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悲凉的情调。江水、柳、荷为眼中之景,“苍苍”两字写出了水势的浩淼盛大,而柳、荷本为物,无所谓“倦”与“愁”,但在词人看来,它们在秋天悲凉气氛的笼罩下,似乎也有了一种既疲倦又愁闷的感觉。“古帘空暮”,古帘为古旧之帘,这句是由古帘联想到暮色——古旧之帘上完全染上了一层浓重的暮色,同上句由废阁联想到凉意正复同一写法。下句“雁程最嫌风力”,是写暮色苍茫中高空掠飞的大雁,写出了萧瑟秋风之劲之猛。“嫌”:怨也,恶也,憎也,写雁之感情实表人之心情——离开故国远行之惆怅心情。“爱渠入眼南山碧”,为想拟之词。“渠”吴方言指称之词,即“你”。“上国”与“故园”同意。“谁是、脍鲈江汉未归客。”脍,细切肉也;鲈,鱼名;脍鲈,泛指家国的饮食。此处用唐诗人张翰秋风起时想起故乡莼菜、鲈鱼脍而辞官归返的故事。

下片承“未归”而起。“瘦骨临风”,写其自身。“瘦骨”指自己削瘦的身体,与“风”连写,更为全词涂上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与词人此刻悲苦情绪融合无间。阵阵飒飒秋风之声,呼啸而过,打破这孤寂,为深夜驿亭增添了一种荒凉冷漠的色彩,写出了秋季驿亭的特有景象。试想,窗外是飒飒秋声,耳边是寒蛩悲鸣,面前是清灯一盏,再加上无可言状的身世之感,怎能不使人一夜之间鬓发变白,故“愁上鬓毛白”。

“年少俊游”句以下为忆往之词。“年少俊游”指年轻漂亮的游伴。“浑断得”意为完全断绝了音信。下四句“采香南浦”指送别事,屈原《九歌·河伯》: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后用来泛指送别之地。“剪梅烟驿”指寄远事。“俊游”音信虽不可得,而追想过去的事情,那可爱的情景,未了的感情,又再次冉冉而起,使人神魂为之动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