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史沫特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史沫特莱女,1890—1950Agnes Smedley

著名作家、记者。美国密苏里州人。出身于贫农家庭。早年当过工人,1929年初以《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身份来到中国,旋即投身于中国的社会政治运动。曾协助宋庆龄成立中国保卫人权同盟,并为外国报刊撰文报导江西苏区的革命斗争,还在现场报导了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动员和组织白求恩、柯棣华等加拿大和印度医生到中国解放区工作。1937年1月到延安访问了朱德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1938年10月武汉沦陷,以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身份,随新四军活动于华中和华东,写了许多著名的通讯,后汇集成书,以《中国的战歌》为名,在美国出版。1940年9月,因病去香港休养,次年珍珠港事件后,返回美国,从事关于中国的写作、讲演和辩论,为中国募集救济战祸的捐款。1949年在美国受到反共的麦卡锡主义暴行的迫害,同年离开美国寄居伦敦。1950年5月患胃癌逝世。次年,按照她生前遗嘱,骨灰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所著《伟大的道路》一书,倾注了她的全部心血,从四十年代中期即开始着手写作,直到逝世前,仍在进行书稿的修订工作。该书不仅记录了朱德六十岁以前走过的道路,同时也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幅幅壮丽多姿的画卷。1955年以日文译本初版问世以来,全世界先后出版了德、俄、法、意、中等不同语种的译本。还著有《中国红军在前进》等。

史沫特莱Smedley,Agnes

中国且战且退:一位美国妇女与八路军(美)艾格妮斯·
史沫特莱
(美)纽约出版社1938年版
中国记者
纪念史沫特莱
中国在反击——一个美国女人和八路军在一起
(美)史沫特莱
尹均生等主编
(美)史沫特莱著
江枫译
伦敦潘多拉出版社1984年版
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402页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55页
“我将支持新中国直到我死的那一天”——记中
国人民之友 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
王荣刚社会科学1982年6期
史沫特莱与鲁迅
西安事变中的史沫特莱
我和史沫特莱的交往
抗战期间和史沫特莱的一段交往
史沫特莱在抗战时期的中国
史沫特莱(1892—1950)
唐鸿棣
张文琳
叶君健
叶君健
刘济普
谈方
西北大学学报1985年2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1期
春秋1987年6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1期
军事历史1995年5期
中国革命史上的外国人物第91页
新闻界名人: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
(1890—1950)
 中国新闻年鉴(1985)第426页
走近毛泽东(二)——毛泽东与史沫特莱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2—1950)
史沫特莱(1892—1950)
刘学侠
张功臣
赵春元
毛泽东与他的友人第320页
东方梦寻——旧中国的洋记者第110页
来自异国的朋友——在中国有过特殊经历
的外国人第160页
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1892—1950)肖黎等主编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洋人第423页

史沫特莱

 美国进步女作家和记者。美国密苏里州人。中国人民的朋友。1929年她以《法兰克福日报》特派员身份来中国,以后在上海参加过进步文化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延安访问了朱德等中共领导人。曾随新四军转战华中和华东,她关怀中国人民的革命解放事业,撰写了《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的战歌》、《伟大的道路》等著作,在世界上都有很大的影响。1941年因病回国,从事以中国为内容的写作和讲演,为中国募集救济战灾的捐款。后受到美国政府的迫害,1949年被迫流亡英国。1950年5月6日在英国病逝。遵照她的遗嘱,骨灰移葬在中国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史沫特莱

史沫特莱1892—1950

美国女记者,作家。1892年2月23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奥斯古德贫苦农民家庭。9岁辍学做杂工,12岁受雇为女佣。还做过报童。1911年被送到慈善学校读书,受到中等教育。1914年一度任打字教员。1917年迁往纽约做秘书,夜晚在纽约大学听课。因支持印度独立运动,于1918年3月被捕,保释出狱后在社会党《召唤报》工作,同时编辑《印度新闻稿》。1920年赴德国,参加“印度革命委员会”活动,任教于柏林大学。1921年随印度代表团访问原苏联。1928年末以德国《法兰克福报》记者身份来华,与宋庆龄、鲁迅等人建立了亲密友谊和合作关系,成为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30年代初曾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工作,并先后参与创办和编辑英文刊物《中国论坛》1931—1933年和《中国呼声》(1935—1936年)。1936年“西安事变”时,她通过电台广播及时报道了事变真相。1937年1月赴延安,广泛访问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领袖人物。“七七事变”后赴山西五台山八路军总部作战地采访。1938年1月赴武汉,成为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人员,积极募捐和争取国际医疗援助,动员并组织了白求恩、柯棣华等大夫来华支持中国抗战。同年夏天受聘为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1940年赴香港。1941年9月返回美国。1949年2月被美国当局指控为“苏联间谍”而遭受迫害,被迫流亡英国。1950年5月6日病逝于英国牛津。按照她的遗愿,骨灰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她在1928年至1941年间长期留居中国,写了很多关于战争的作品。主要著述有《大地的女儿》(1929年)、《中国人的命运:今日中国速写》(1933年)、《中国红军在前进》(1934年)、《中国的战歌》(1943年)、《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与时代》等。史沫特莱写作的报告文学,把美国左翼文学运动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联系了起来。

☚ 玛格丽特·米歇尔   弗·伍尔夫夫人 ☛

史沫特莱

美国记者。1890年生于密苏里州一贫农家庭。1919年起寓居柏林8年,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她经一位德国共产党人介绍,1929年以记者身分来到中国。1933年发表《中国人的命运》、《中国红军在前进》。1937年到延安。1941年回国。1949年遭麦卡锡主义迫害,被诬为“苏联间谍”,流亡英国。1950年5月6日病逝。

史沫特莱1890—1950Agnes Smedley

美国女作家、记者。出身于密苏里州农民家庭,当过侍女、烟厂工人、书刊推销员。1929年初以《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身份来中国。在上海参加中国进步文化工作,与宋庆龄、鲁迅关系密切。抗战爆发后前往延安,在山西前线做过战地救护工作。1950年5月6日病逝于英国牛津。遵照她的遗嘱,骨灰运到中国,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著有《伟大的道路——朱德生平和时代》、《大地的女儿》等。

史沫特莱1892~1950Agnes Smedley

美国女作家、记者。民国17年(1928年)秋以德国《法兰克福报》特派记者身份来华,采访了中国广大地区,26年(1937年)初访问陕西延安,“七·七”事变后赴山西,随八路军转战于晋东战场,写出《中国在反击》(1938年)、《中国的战歌》(1943年)等报道及朱德传《伟大的道路》一书(1956年版),向美国人民介绍黄河岸边的伟大斗争,以争取国际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活动。38年(1949年),史沫特莱为反动势力迫害,离开美国,拟取道英国来华,不幸于1950年5月6日病逝于牛津。遵照其遗嘱,骨灰安葬在中国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史沫特莱

Smedley,Agnes(1890—1950)(“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1927年到达中国,参加左翼文化运动。1937年到达延安。曾撰写许多关于中国革命的著作,包括写朱德生平的《伟大的道路》)

史沫特莱1894—1950Agnes Smedley

阿格尼丝·史沫特莱。女作家。生于密苏里州奥斯古德(Osgood)。早年参加工人运动。1919年赴德国柏林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1928年以德国《法兰克福报》特派记者身份赴华。1936—1940年在西安、延安等地采访,同情并支持中国革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返回美国,从事宣传中国抗战的写作、讲演等活动。1949年因受政治迫害离美赴英国定居。次年逝世。遵其遗嘱骨灰葬在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著有《大地的女儿》、《中国的命运》、《中国的红军在前进》、《中国在回击:一个美国妇女同八路军在一起》、《中国战歌》和《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等。

史沫特莱1890—1950

美国进步女作家和记者。1929年来中国,在上海参加我国进步文化运动。她和宋庆龄、鲁迅有亲密往来。抗日战争爆发后,到过延安。在山西前线做过战地救护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她反对美国侵华政策,遭到美国政府迫害。1949年春,麦克阿瑟妄图以“间谍”罪逮捕她,被迫流亡英国。1950年5月6日病逝于英国。遵照她的遗嘱,骨灰移葬在中国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著有《大地的女儿》、《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的战歌》、《伟大的道路》等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