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包种Taiwan baozhong条形乌龙茶之一。产于台湾省台北一带的七星山、文山、坪林、深坑、石碇、海山、新店、淡水等地, 其中以文山产的品质最好, 称为文山包种。台湾包种创制于清嘉庆年间,由福建传入台湾,同治4年(1865)已成为台湾特有的名茶之一。台湾包种分为外销包种、内销包种、包种花茶等种, 除大部份在本省销售外, 还畅销东南亚、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国。台湾包种选用青心乌龙、台茶5号、台茶12号、台茶13号品种的质地柔软, 叶肉肥厚、色泽淡绿已开面的一芽二、三叶的鲜叶。制法为日光萎凋, 室内萎凋和做青、炒青、揉捻和烘干等过程。日光萎凋一般在30~40℃的阳光下,摊叶每平方米600~1000克,晒10~20分钟; 用热风萎凋35~38℃,摊叶600~2000克/米2,时间20~25分钟,一般减重8~12%,然后移入室内3~6小时, 做青3~5次, 每次做青后静置1~2小时, 最后一次做青后要静置1~3小时,这时大约减重17~23%;炒青温度160~180℃,炒5~7分钟, 减重35~45%即可进行初揉6~7分钟,解块后再复揉3~4分钟, 然后在100~105℃下烘25~30分钟, 达到足干程度即成为成品茶。 台湾包种条形乌龙茶之一。产于台湾省台北一带的七星山、文山、坪林、深坑、石碇以及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南投和台东等县市,当地又称清茶,以台北县文山包种的品质最好。适制包种茶的优良茶树品种有:有心乌龙、铁观音、水仙、武夷、台茶12、台茶13等。文山包种等外形条索紧结,叶尖呈自然弯曲,色墨绿略翠,有灰白蛙皮点,内质味甘醇,花香幽雅,汤鲜亮,叶底黄绿略有红斑,芽叶完整,是接近绿茶的轻度半发酵乌龙茶。台湾包种分外销、内销和包种花茶3种。主销台湾,东南亚诸国以及美、英、荷兰、日本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