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召Shào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广东之吴川、湖北之利川、甘肃之徽县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注云:“ (召),或作 ‘邵’。姬姓。召公食邑也。召与邵一氏,而后世分为二: 齐有召忽,汉功臣有召欧; 又,南阳太守召信臣,生驷,孙林,此单召者也; 秦有邵不疑,及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邑。” 杜预注云:“ (召),扶风雍县东南有召亭,今凤翔天兴,此旧地也; 东迁之后,其地在今王屋。”
一音zhào,傣家姓。


召Zhào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景谷有分布。《汉语大字典》收载,其注云:“傣族姓。”傣家语“召(zhào)”,汉意为“王”。
一音shào,亦现行姓氏。

1.zhāo 呼喚。司馬相如《大人賦》:“召屏翳誅風伯,刑雨師。”
2.shào 古地名,周初召伯的封地,在今陜西岐山縣西南。見下。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召,𧦝也。”召,召唤,呼唤。《墨子·贵义》:“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
通“招” zhao
[例一] 《孙膑兵法·十阵》:“进则必逐,退则不戚,方戚从流,以适(敌)之人为召。”召,箭靶,目标。召通“招”。
[例二] 《荀子·劝学》:“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召,招致,导致。召通“招”。
召,定母、宵部;招,章母、宵部。定、章准旁纫双声,宵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 上一篇:司
  • 下一篇:叩

(一)zhào 召呼,召集,召唤。《齐风·东方未明》一章:“颠之倒之,自公召之。”郑 《笺》“自,从也。群臣颠倒衣裳而朝,人又从君所来而召之。”朱熹《集传》:“言东方未明而颠倒其衣裳,则既早矣。而又已有从君所而来召之者焉,盖犹以为晚也。或曰:所以然者,以有自公所而召之者故也。”王先谦《集疏》:“人臣承召入朝,虽当急遽时,亦必整肃衣裳,无任其上下颠倒之理,诗特极意形容之语耳。”《小雅·出车》一章:“召彼仆夫,谓之载矣。”毛《传》:“仆夫,御夫也。”郑《笺》: “已即召御夫,使装载而往。”《小雅·正月》五章:“召彼故老,讯之占梦。”郑《笺》:“君臣在朝,侮慢元老,召之不问政事,但问占梦,不尚道德,而信徵祥之甚。”(二)shào,地名。召康公封地。见《史地篇》[召公]、[召伯]条。

☚ 纠纠   台 ☛

读音sh·ao(ˋ),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实照切,去,笑韵。
❶周朝国名,在今陕西省风翔县。
❷姓。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zh·ao(ˋ),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直照切,去,笑韵。
❶召唤。
❷傣族的一个姓。
❸招致;引导。
❹征召;感召。

上一条: 下一条:

邀请。俗作“瞧”。俗语:“待客容易瞧客难。”“九里的雪,瞧着来的客。” 《韩湘子探家》(贤孝):“我但知道是丈夫韩秀才,我把你瞧到绣楼上,绣楼上我连你宿一晚。”

〔zhao〕
召唤 〔zhao huan〕hnant.
召祸 〔zhao huo〕res hob.
召集 〔zhao ji〕jid wud jidlongs.
召开 〔zhao kai〕zaod ked.

ㄕㄠˋ;ㄓㄠˋshào; zhào1519看。中原官话。河南洛阳〖〗。~着路,不要扳倒。被。晋语。山西襄垣〖tsau33〗。茶杯~他打破啦。

召shào

姓。
另见1002页zhào。


召zhào

❶呼唤;叫人来
 △ ~唤|~集。
❷姓。
【注意】不读zhāo。
另见700页shào。

❶呼唤;使来:~唤︱~集︱~见︱~开︱号~︱征~。
❷导致;招致:~祸︱感~。

召shào

❶ 周朝诸侯国名。
❷ 姓。
另见673页zhào。


召zhào

❶ 召唤,叫人:号召│召见│召开会议。
❷ 蒙语里对寺庙的称呼,多用作地名,如“乌审召”、“罗布召”等。
❸ 傣族姓。
另见450页shào。

(4次) 召唤;招。闻佳人兮~予《歌·人》 ~玄武而奔属 ~丰隆使先导兮 ~黔羸而见之兮《远》

召zhào

召唤。《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召zhao

召唤 召集 召见 召开 感召 号召 征召

召zhào


召zhào

召zhào

〖动词〗
呼唤使来,召集(19)。《乐毅报燕王书》:故召将军。——所以召回将军。《货殖列传序》:不召而自来。——不召集而自己就会来。《种树郭橐驼传》:击木而召之。——敲击木梆子来召集他们。


召shào

〖名词〗
指召公。名奭,曾佐武王灭商,被封于燕(1)。《梓人传》:曰伊傅周召。——总是说起伊尹、傅说、周公和召公。

召shào

古地名,周初召公奭的采邑。《诗经·召南·甘棠序》郑玄笺:“召伯,姬姓,名奭,食采于~。”《诗经》中有《召南》,即其地民歌。
另见898页zhào。


召zhào

❶ 召唤,召呼。《战国策·燕策三》:“方急时,不及~下兵。”《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沛公。”
❷ 召集。《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悉~群臣议。”《汉书·苏武传》:“单于怒,~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❸ 招致,引来。《荀子·劝学》:“故言有~祸也,行有~辱也。”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衒怪于群目,以~闹取怒乎?”(衒xuàn:同“炫”,显露。)
❹ 征召。《后汉书·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不应。”
另见556页shào。

*

D5D9
(一)zhao❶呼唤,使来:~集/号~/~唤/~开会议。
❷引,招致:~祸/感~。
(二)shao❶古地名,在今陕西岐山西南。
❷姓。

召见

召见

召 传见
皇帝召见:钦召 召幸
 帝王宣旨召见某人:宣召
 传令宣召:传宣
 帝王闲暇时召见臣下:燕见 宴见
折竹片写信,召见对方:折简相召
接受召见:应召 随逮
召见并授予官职:除召
(上级叫下级来见面:召见)

☚ 拜见   行礼 ☛

征召

征召

召 诏(诏召) 辟(辟召;辟聘)起请
皇帝下令征召:诏征
 应朝廷征召:赴召 赴辟
录用征召:齿召
选拔征召:选辟
以礼征召:礼辟
表彰征召:旌召
重新征召:重征
多次征召:三征七辟
(征集召集:征召)

☚ 招致1   用人 ☛

召唤

召唤

召(呼召;啸召;关召)
召唤同伴:啸侣 啸俦
召唤群众共同去做某事:号召
 号召使奋起:唤起(~民众)
 号召敌人来投降:招降
 公开悬赏招降:开购
 带头发出号召或倡议:登高一呼 登高而呼
召唤聚集:啸合 招聚
君主下令召唤:诏召
在公车官署随时准备皇帝召唤:待诏公车
一召唤就来:召之即来
感动,召唤:感召
用诱骗手段召唤:诱召
(叫人来:召唤)

☚ 叫人   顺、逆 ☛

招引

招引

召 闪 勾(勾引) 贾 致 诱惑邀取 萦惹 怀诱
招引贤士:致士 还山 还政
呼喊招引同伴:命俦啸侣 命啸俦侣
招引气味相投的人做某事:呼朋引类 呼朋引俦 引类呼朋
招引商人:招商(~引资)
招引敌人:要敌
分成派别,招引同党:分朋引类
妓女招引嫖客:拉客
招引灵魂离开肉体:勾魂
慰问招引:慰引
同类互相招引:类同相招
用言语、手势或其他方式招引、呼唤:叫招呼
出广告引人租赁:招租
明显地招引:昭速
用强力招引:强致
(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等特点吸引:招引)

另见:引导2 吸引 招揽

☚ 招引   揽客 ☛

招致2

招致2

招(~惹;~引;~事;~灾;~笑) 致 召(~祸;~取;感~) 取(自~灭亡) 速(~祸) 启(启召) 引(~动;引致;~发) 贾 延揽
招致福:招福 速福
招致喜庆之事:速喜
与人相处关系融洽能够招致吉祥:和气致祥 和气呈祥
招致和气:感和
逐渐招致:驯致 驯至
委屈招致:屈致 屈尊 屈威
(引起后果:招致)

另见:引起 结果 自找 麻烦

☚ 招致2   招致某种情感 ☛

邀请

邀请

邀(邀召;邀约;邀迎;邀致;邀辟;邀取;邀延;奉邀;招邀) 延(延引;延致;延请) 召(召请;请召) 约(约请;要约) 速(不~之客) 要(要请;要遮;相要;招要) 相招 招请
邀请的美称:嘉招
邀请别人全家参加宴会或喜庆仪式的客套话:阖第光临
邀请屈驾:要屈
邀请相会:邀期
邀请组会:邀会
 邀请会集:邀结 邀集 约集
 纠合约集:纠约
 书信邀请:函请 函邀
发电报邀请:电邀
相约邀请:约请 邀约
 招引邀约:招邀
 随意邀约:谩约
互相邀请:相邀 相觅
大家共同邀请:公请
主人亲自登门邀请宾客:速宾
强邀别人做某事:拉夫(临时~)
催促邀请:催请
特别邀请:特约 特邀
屈尊邀请:邀屈 屈邀
诚恳地邀请:敦请 款约 启请
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三顾茅庐 三谒茅庐 三顾草庐 三顾蓬荜 三请诸葛 茅庐三顾 草庐三顾
恭敬地邀请:恭请 奉请
接受邀请:应邀
受人邀请、招待后,再邀请、招待对方:回请
有客人没有邀请而自来:客来不速 客有不速
(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邀请)

另见:请求 来到 约定 地方

☚ 邀请   聘请 ☛

召zhào

直照切,去笑。
❶召唤,召见。《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秦穆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❷招引,招致。《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惟人所~。”

〖召〗

(一)粵 ziu1〔招〕普 zhāo

通「招」,召喚,呼喚,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招」。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顧〜趙御史書曰。」

(二)粵 ziu6〔自妙切〕普 zhào

❶ 召集。《史記 . 廉頗藺相如列傳》:「於是王〜見,問藺相如曰。」
❷ 招致,招引。荀況《荀子.勸學》:「故言有〜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古邑名。周初召公奭采邑。在今岐山县西南。周平王东迁后,别受采邑,在今山西垣曲东。

(一) shao❶周朝国名。
❷姓。(二) zhao❶召唤,如:召集,召开。
❷引。如:召祸,召引。

周畿内国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为周初召伯的封地。《水经注》:“雍水东径召亭南,故召公之采邑也。”

☚ 微   毛 ☛

召shào

 ❶ (周朝国名) Shao, a state in the Zhou Dynasty
❷ (姓氏) a surname: ~ 平 Shao Ping
另见 see also zhào。


召zhào

Ⅰ  (召唤) call up; convene; convoke; summon: 被征 ~ 入伍 be called to active duty in the army; 把她 ~ 来 summon her to her presence Ⅱ ❶ (寺庙) temple
❷ (傣族姓) a surname: ~ 祥 Zhao Xiang
另见 see also shào。
◆召唤 call; summon; 召回 recall; 召集 call together; convene; 召见 call in (a subordinate); {外} summon (an envoy) to an interview; 召开 convene; convoke; 召之即来 come as soon as called; assemble as soon as summoned; be ready to assemble at the first call; be on call; report for duty at a moment's call

❶皇帝降诏,召外任官还阙授官。《宋史·刘熙古传》:“太祖领宋州,为节度判官。即位,召为左谏议大夫、知青州。”《宋史·刘涛传》:“出为山南东道节度判官,召为左补阙,迁起居舍人。”《宋史·刘温叟传附烨》:“通判益州,召还,……以烨为右正言。”
❷罢官后重新录用。《宋史·许景衡传》:“坐落职予祠。高宗即位,以给事中召,既至,除御史中丞。”《宋史·许翰传》:“坐言者落职,提举南京鸿庆宫。高宗即位,用李纲荐,召复延康殿学士。既至,拜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

召zhào

形声字,以“刀”(dāo)为声符,本义为呼唤。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zhao
阴平:招(招收)
昭(昭示)
上声:沼(沼泽)
去声:照(照片)
诏(诏书)
chāo
超(超过)
怊(《说文新附》:“怊,悲也。”)
弨(弓弦松弛)
shao
上声:韶(韶光)
苕(红苕)
去声:绍(介绍)
邵(古地名;姓氏)
劭(劝勉)
tiáo
迢(千里迢迢)
笤(笤帚)
岹(高峻貌,或作“岧”)
龆(儿童换牙齿,引申可指七八岁的儿童。黄发垂龆)
diāo
貂(貂皮)
yáo
轺(古代的轻便马车)
相关链接
《说文新附》,北宋宋铉编。

召zhào

(5画)

【提示】上面是刀,不要错写成。

*召shào

5画 刀部 
(1) 古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
(2) 姓。
 另见zhào(510页)。


*召zhào

5画 刀部 呼唤;使来:~集|~唤|~开|号~。
 另见shào(359页)。

召()


甲骨文合集36643,殷
乙酉卜,貞王迍召往來亡災。

甲骨文合集37440,殷
□寅卜,貞王迍于召往來亡災。

甲骨文合集36736,殷
在召陳。

甲骨文合集36640,殷
戊戌卜,貞王迍于召往來亡災。

甲骨文合集31976,殷
甲辰, 貞[]𠂤众伐召方受又。

甲骨文合集32815,殷
己亥,歴,貞三族王其令追召方及于

甲骨文合集33030,殷
壬申卜, 御召方于

甲骨文合集33020,殷
……典伐召方受又。

召父丁爵,殷周金文集成8508,殷
(召)父丁。

伯𡩜盉, 殷周金文集成9430, 西周早期
白(伯)𡩜乍(作)(召)白(伯)父辛寶(尊)彝。

三年𤼈壺, 殷周金文集成9726,西周中期
乎(呼)虢弔(叔)召𤼈。

大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299,西周晚期
王乎(呼)吴(師)召大。

召樂父匜,殷周金文集成10216,西周晚期
召樂父乍(作)姬妀(妃)寶也(匜)。

番君召簠,殷周金文集成4585,春秋晚期
番君(召)乍(作)𩞑(䀇)。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137背,戰國至秦
是胃(謂)召(招)(摇)合日, 不可垣,凶。

居延新簡EPF22.21,西漢
甲渠候書召恩,詣鄉先以證財物。

漢印文字徵
召亭之印。

漢印文字徵
召侵私印。

漢印文字徵補遺
召長子印。

司徒袁安碑,東漢
司徒公汝南女陽袁安召公,授易孟氏。

石尠墓誌,晉
城都王遣熒陽大守和演代尠,召爲河南尹。

李璧墓誌陽,北魏
復召君兼别駕,督護樂陵郡。

盧令媛墓誌,北魏
年甫九齡, 召充椒掖。 天不憖遺,遘疾彌留。
按: 刀旁變寫成“丷”,這種寫法在後來的行書、草書中有一定影響。

衛和墓誌,南朝陳
司徒王僧辯知之,召爲前鋒將軍。

皇甫深墓誌,隋
齊漢陽王,欽賢愛士,召補記室叅軍。
《説文》: “召, 𧦝也。 从口刀聲。”
甲金文 “召”字有繁簡兩形,簡者與 《説文》小篆同,从口刀聲; 繁者甚爲繁複。春秋戰國以後,繁體使用日少,終被淘汰。“召”字甲金文均有用呼唤義者,如𤼈鼎“王乎(呼)虢弔(叔)召𤼈”。 也用輔助義, 如師害簋 “以召其辟, 休氒成事”。
“召”與“招”均有使人來意,但用法有别。“召”是用口,“招”則用手。《荀子·勸學》: “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召”又可表示朝廷徵召,此引申義,如晉代石尠墓誌“召爲河南尹”。

☚ 咨   問 ☛

召1.zhào 2.shào

1.zhào 甲骨文晚期上从两手(掬的本字),中从匕(bǐ,象匙)在口(皿的简写)或酉(酒尊)上。下或有器座。两手持匕取酒饭,有介绍义。应是绍的本字。本读shào。为王招待宾客,也有招呼,召唤义。读zhào。如:号召|召见|召唤|召集。组词如:召开(如:召开会议)。
2.shào 甲骨文用为地名。也应是族徽字一类。原应是为王招待宾客之人。介绍人义。假借作地名。战国以后加邑旁作邵。古书常作“召”。《诗经·国风》头两篇即《周南》和《召南》。

召★常◎常


形声,从口,刀声,本义读zhào,呼唤,引申为君主呼唤臣下或长辈呼唤晚辈、导致、引来等;又读shào,假借为古国名,在今陕西。由此引申为姓。
【辨析】
❶以“召”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ɑo,但声调和声母不同。zhào:诏∣zhāo:招、昭∣zhǎo:沼∣chāo:超、怊∣sháo:韶∣shào:绍、邵、劭∣diāo:貂∣tiáo:迢、笤、苕、髫、龆∣yáo:轺。
❷召/招 这两个字都有召唤义,区别在于:用口呼唤写作“召”,用手召唤写作“招”。

(zhào)

𧦝也。

召tjiaw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𧦝也。 从口,刀聲。(二篇上)
以杓自溫酒器中挹取酒,入之酒杯以招待客人。

☚ 刀   紹 ☛
000006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