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句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句读jùdòu

古时称文章中需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dòu)。泛指文章中需停顿的地方
 △ 明~∣~之不知。

句读jùdòu

〈名〉古人称文词之间应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句”指语意完整的地方,“读”指语意未完、可以停顿的地方:明句读,知训诂。

句读

又称句逗、 句断、 断句、 圈点。 汉代称为句投, 唐代称为句度。 古代指文中需要停顿的地方。 通常以 [。]表示句, 以 [、]表示读。“句”和 “读”起初基本上没有区别, 如: 汉代何休 《公羊传·解诂序》: “援引他经, 失其句读, 以无为有, 甚可闵笑者,不可胜记也。”唐代以后,二者的意思就有了明显的不同。“句”指一段文字中,在内容上有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语气上有一个稍长的停顿, 与现代汉语句号的用法相当; “读”则指语意未尽而语气上需要短暂的停顿,与现代汉语中逗号的用法相当。 如: 元代黄公绍 《韵会举要 ·二六宥》: “凡经书成文, 谓之句; 语未绝而点分之, 以便诵咏, 谓之读。 今秘书省书式, 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 读分则占于字之中间。”

句读

句读

也叫“句逗”“句豆”。文辞语意已尽的地方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dòu),合称“句读”。
古书没有标点,也没有标点符号,阅读中须断句时,一般在要句读的地方加“、”(dòu)或“”(jué)作记号。《说文解字》:“、,有所绝止,、而识之也。”又:“,钩识也。”到了宋代,才采用在文句旁加圈点的办法,以“○”表句,以“、”或“·”表读。
古书不加标点,这给阅读带来很大困难。《后汉书·班昭传》:“《汉书》始出,多未能读者,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宋代有人请朱熹给《尚书》断句以帮助后学,朱熹也认为很困难。由于古书不加标点,因此学生入学后首先学习句读。《礼记·学记》记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孔颖达疏:“学者初入学一年,乡遂大夫于年终之时考视其业。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阅读古书,正确确定句读,需要有文字、音韵、训诂、语法、校勘以及文化常识等各方面的知识。现代语言学家杨树达著《古书句读释例》十五章,对古书句读的错误分类综述,很有启发性。

☚ 离经辨志   句逗 ☛

句读jù dòu

〖名词〗
亦作句逗。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其中句意已完的叫“句”,句意未完叫“读”。指文章字句(2)。《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那些小孩子们的老师,只是教给他们读书和学习其中的字句罢了。《师说》:句读之不知。——[读书]不懂得句读。

句读

(-dòu)句意已尽之处称“句”,句意未尽而停顿处称“读”,分别用圈(句号)和点(读号)作标志。韩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者。”

句读

古亦作“句投”、“句度”,今作“句逗”。句和读(dou)的合称。前人称文句中语意已尽者为句,语意未尽而又需停顿者为读(亦作“逗”)。唐·湛然《法华文句记》:“凡经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之谓之读。”又《马氏文通》卷十: “凡有起词、语词而辞意已全者曰句,未全者曰读。”古人最初用“丶”(dou)和“し”(jue)来作为句读的符号。㊁指“断句”。前人分析句读大致有两类,即根据语意断句的文法句读和根据诵读等需要而断句的音节句读。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章句》: “句读二名本无分别,称句称读,随意而施。以文义言,虽累百名而为一句,既不治之以口,斯无嫌于冗长,句中不更分读也。以声气言,字多则不便讽读,随其节奏以为稽止,虽非句而成句可也。学者目治之时,宜知文法之句读;口治之时,宜知音节之句读”(百名,名即字)。例如《诗·邶风·柏舟》: “微我无酒,以遨以游。”毛传: “非我无酒可以遨遊忘忧也。”从文意看,两句当连成一句,这叫文法句读。但原文因诗句的要求而分为两句,这叫音节句读。

句读

句读

本指标断古文的方法,即凡在语音已完的文字后面点断,称为句,在语音未完的文字后面点断,称为读;后借为语法术语。句指句子,读指分句或短语(主谓结构),合称句读。明袁子让《字学元元》: “句读,读音豆。语绝曰句,语未绝点字之中曰读。”《马氏文通》: “凡有起词、语词而辞意已全者曰句,未全者曰读”。“凡句读必有起词” “凡句读必有语词”。

☚ 豆   承读 ☛
句读

句读judou

也作“句逗”。旧时称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书面上用圈(句号)和点(读号、逗号)来标记。

☚ 专名号   圈点 ☛
句读

句读

对古书的标点。古书一般是不断句的,前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没能断句的古书,读起来会感到很困难,而且可能将文章意思理解错了。如《论语·秦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反映孔子轻视民众。而梁起超在《孔子讼冤》中,断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并解释为“义即关于君主立宪。民众已有此知识,就立刻实行之;民众尚于此知识,就开发民智,创造条件,准备尽速实行之。”两种断句,意义截然不同,歪曲了原意,并为为我所用创造了良机,可见句读是多么重要。古人常用符号“、”来断句。在句终处点在字的旁边为“句”,在语意未尽而需停顿处,点在两字的中间为“读”,或叫“逗”,合称“句读”或“句逗”。后世用符号“。”标为“句”,用符号“、”标为“读”,因此句读又称为“圈点”。学习文言文,明确句读是一项基本功,应多下些功夫。在标点古文时,首先应通读全文,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先断开能断的句子,然后逐渐缩小范围。对不易断开的字、句,就要仔细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义才正确。其次,要注意语法,重视文言虚词。最后,还要注意文章的层次和文体的特征。

☚ 标点符号   圈点 ☛

句读句讀jù dòu

也叫“句逗”。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书面上用圈(句号)和点(读号)来标记。《宋文宪公文集·医家十四经发挥序》:“疏其本旨,正其句读,厘为三卷,名《十四经发挥》。”

句读

训诂术语。始见于东汉何休《公羊传解诂·序》。原指句子,后泛指句中应该停顿的地方,再后又作“句投”、“句逗”、“句度”等,以“句”指文句语意已完而应该停顿之处,以“读”(读成“豆”)指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之处,或将“句读”连用而指给古文(文言文)断句,并沿用至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