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可蘭經”。伊斯蘭教最高經典和最根本的立法根據。古蘭,源於阿拉伯語的詞根古拉尼,本意爲讀,通常指宣讀、誦讀、讀物或讀本。《古蘭經》共分三十卷,一百一十四章,六千六百一十六節,三十二萬三千六百七十一字。是穆罕默德在二十三年的傳教過程中作爲安拉的啟示陸續頒佈的經文。主要内容包括:穆罕默德在傳教期間同阿拉伯半島多神教徒和猶太教徒、基督教徒鬥争的記述,傳播以信奉唯一真神安拉,反對多神崇拜爲中心的宗教信條;針對當時的社會情况提出的宗教制度、社會主張、日常生活的準則和法令;此外還有爲傳教需要而引證的阿拉伯社會的故事、寓言、傳說、見聞等。既爲宗教經典,亦是阿拉伯文獻。《古蘭經》隨伊斯蘭教傳入我國。我國穆斯林以抄寫此經爲宗教善行,始於元代。刻本始於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頒刊之《寳命真經》。漢文通譯本始自清初馬德新(未完稿而遭害)。完整譯本以近世李鐵錚《可蘭經》(公元1927年)與姬覺彌《漢譯古蘭經》(公元1931年)爲最早,並得名於此二譯本。